封侯第135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57/1717


陈庆负手走了几步道:“攻打河东路北部是我们的既定策略,就算金国不打蒙兀军队,我们也要出兵,但我需要情报,张参事,情报司出动没有?”
张妙点点头,“南部几个州的情报点都早已安排,唯独大同城有点难度,但卑职已经安排,估计他们已经抵达大同城了,卑职这次安排的是粟特人,只有他们出现在大同府才比较正常。”
陈庆沉思片刻又道:“立刻命都统制牛皋回京兆述职!”
众人立刻明白陈庆的意图,这次他准备用一向表现稳重的牛皋为攻打河东路北部的主将了。
.........
待众人退下,陈庆留下了主管财政的赵开,他知道赵开必然有话对自己说。
赵开忧心忡忡道:“现在我们军队在三十七万左右,平均每月的军费开支已经突破百万贯,包括将士的军俸,他们的吃喝,兵甲正常更新补充,还有铁火雷的制造等等,我们一年的军费开支在一千二百万贯,如果开战,军俸还要翻倍。
而四川路每年给我们提供的财税最多六百万贯,我们除四川路以外的盐税收入三百万贯,官商贸易获利百万贯,最后算下来,每年还有两百万贯的不足。
但关键是,这还只是军费,我们还有政务开支,官员俸禄,官府开支、孤寡老人照顾、难民、办学、修桥筑路,还有收购粮食、牲畜等等支出,每年还需要三百万贯钱。
我们实际上每年的财税缺口达五百万贯之多,殿下,韦国舅的四川之财,临安之财只能用作战争开支备用,不能用来弥补缺口。”
“赵参事,你就直说吧!你究竟想说什么?”
赵开缓缓道:“殿下,卑职的意思是陕西路和河东路的免税期结束,开始征税,否则对四川路不公!”
===第八百八十五章
调研(上)===
征税是个大问题,不是陈庆头脑一发热就答应了,但每年五百万贯的缺口,必须要解决财源,不解决财政就要崩溃。
当然,可以增加货币投放量,但这其实也是一种征税,征铸币税,历朝历代在财政入不敷出的情况下都这样干,甚至来不及得增加铜开采量,直接一当五,一当十的发行大钱,稀释货币购买力,直接剥夺老百姓的财富。
事实上,川陕每年也在投入新钱,而且每年投入的钱数量还不小,三十万贯,与此同时,陈庆还用铸造的新钱大量向金国和大宋购买物资,只是这种新钱量解决不了每年五百万贯的财政缺口。
陈庆也意识到,征税已经是势在必行了,否则他仅靠四川路一地,支撑不起三十七万军队。
可就算征税,也要做很多调研,掌握大量数据,目前多少户籍,年收入多少,粮食产量多少,收一成税有什么后果,收二成税又有什么后果?
另外,收税的方式也有不同,是直接收田税、户税,还是委婉一点收间接税,比如把盐价从现在的每斤七十文,涨到每斤八十文,再加增加糖茶酒税和商税,五百万贯的缺口勉强就能补上了。
收间接税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百姓不反感,比如陈庆对境内游牧民族收的羊税就是间接税,西夏是直接收羊税,每年新生羊羔要上交两成,令牧民们极为反感。
但陈庆不直接收税,所有新生羊羔都归牧民所有,只是牧民每年需要向官府出售羊只和羊皮,价格要比市价底低一成,这一成的价格就是羊税。
大家都不是傻子,牧民也知道这是向官府间接交税,可他们也愿意,这样对他们很方便,一是他们随时可以出售,不用每年春秋两次跑集市,一去就是十几天,耗费很多盘缠,二是他们可以免受奸商的盘剥,更重要是心理上舒服,所有的羊羔都是自己的,只是出售时让点利而已,牧民的感受就完全不一样。
所以相对而言,陈庆更倾向于征间接税,因为征收直接税涉及到一个政治信用问题,陈庆公开承诺过熙河路和陕西路免税十年,现在还有四年才期满,河东路倒是没有承诺过,明年可以开征。
但是就算征间接税也会涉及到百姓的承受能力,不是想收就可以收。
中午时分,陈庆带着几名手下来到了京兆西南区,京兆西南区是底层百姓的聚居地,倒不是官府刻意把这边辟为贫民区,是这里的房舍特点导致,这边房舍最多只有小院子,甚至没有院子,一排排泥墙瓦房,所以房租便宜,一间屋每月五百文就能租到了。
要是到其他区,基本上都是大院子,就算几家人合租,每间屋至少也要每月一千五百文钱,价格差了三倍,对价格十分敏感的底层百姓当然愿意在西南区生活。
整个西南区占地面积只有京兆的一成,却聚居了京兆四成人口,当然,这只是一种文字游戏,实际没有那么夸张,其他地区还有商铺、仓库、官署、军营、校场、景区等等,这些都是不能居住的场所,至少占去了京兆城四成的面积。
一名叫李胜的亲兵笑道:“殿下,我有个舅舅就住在这里,他家蛮有代表性的,要不去他家坐坐,了解一下情况?”
陈庆笑问道:“你舅舅是什么情况?”
“我舅舅一家是去年从汝州逃过来,他腿上中过一箭,没有及时治疗,落下了残疾,成了瘸子,在家乡活不下去了,一家先去陕州谋生,没几个月我们就收复了陕州,他们就直接来京兆了。”
“他们运气还不错!”陈庆笑道。
“是运气很好,若不是碰巧去了陕州,他们还过不来。”
“然后呢,现在是什么境况?”陈庆又问道。
“然后嘛!他是瘸子,不好找事做,我们家就借了三十贯钱给他,说是借,但也没指望他们还,他们就租两间屋,前店后房,开了一家小杂货铺,一家人就靠小杂货铺生活,两个孩子一儿一女,儿子九岁,女儿十三岁,女儿去大户人家做使女了,儿子跟父母看店,年初舅舅被我娘骂了一顿,就送儿子去学堂读书了。”
“开店一个月能挣多少?”
“具体我不知道,但肯定不会多,就卖个针头线脑的,一个月能挣多少钱?”
陈庆倒有几分兴趣,确实比较典型,属于低层百姓中还比较差一点,至少农民还有土地,其他底层百姓四肢还健全。
不多时,他们来了一片嘈杂喧闹的贫民区,一群群孩子在街头玩耍,两边都是低矮的泥墙瓦房,以前都是茅草房,这几年才渐渐改成瓦顶。
几乎家家户户门口都摆着一只煤炉子,烧蜂窝煤,蜂窝煤是陈庆给与川陕城市居民最大的福利,烧柴太贵了,有了十分廉价的蜂窝煤,在做饭之余,还可以烧几壶开水,谁都知道水烧开了喝不容易拉肚子,以前是条件不允许,现在可以烧开水了,甚至每隔十天半个月,全家还能烧一大桶水洗个澡。
“这里每逢下雨就是一片泥泞,寸步难行,而且臭气熏天,去年开始县衙组织人力挖了下水沟,沟上铺了石板,污水都排到城外去了,现在干净多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57/17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