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第14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14/1717


胡云竖起大拇指,由衷赞道:“厉害,不愧是张浚的心腹幕僚,思路清晰,足智多谋,能透过问题看到本质,大才啊!”
“我想让他做报馆审编,特使觉得可行吗?”
审编是一个掩饰名称,它真正的职能是监督报馆,一直由郑统全兼任,当然需要一个专职的人,要求头脑清晰,有很强的洞察力,王牧无疑最适合。
胡云沉吟一下道:“这个职位需要雍王任命,王牧才华没有问题,关键是他肯效忠雍王吗?”
郑统全想了想道:“吕公告诉我,本来王牧是要去京兆求职,他有张浚的推荐信,吕颐浩也给他写了一封推荐信,我相信他会效忠雍王,我可以替他担保。”
胡云点点头,“我本人没有意见,我会向雍王殿下报告,只是东主要给王牧讲清楚,出任这个职务,实际上就是雍王的幕僚了。”
郑统全笑道:“我会找机会给他说清楚,他可是能当军师的人,我相信他已经意识到了,所以才要考虑一夜,他现在急需养家糊口,一般职务他肯定会一口答应,不需要考虑。”
..........
次日一早,王牧来到了郑统全的府邸,答应了郑统全的邀请,愿意加入《京报》。
王牧目前遇到的困境就是家境不宽裕,他家人口比较多,妻子身体不好,有三个孩子,都只有十几岁,父亲去年去世,为安葬父亲,几乎把他的积蓄耗光了,还有年迈的母亲需要他赡养。
关键是他在临安没有府宅,需要自己租房子,如果张浚在,他的日子会好过一点,偏偏张浚被罢相贬黜,解散了幕僚,他也就不得不另谋生路。
好在吕晋给他介绍了一个不错的差事,教一个大商人九岁的孙子读书,每月有十贯收入,还有一石米,这个收入很不错了。
当然,这里面有吕颐浩的私心,王牧要给父亲守孝,暂时不能去京兆,所以吕颐浩介绍他去给一个大商人做事,而不是给权贵做幕僚,就是担心王牧一旦效忠新的主公,就不会再去京兆了。
马车内,郑统全给王牧介绍道:“《京报》不是川陕的官方报纸,而是雍王殿下私人的产业,主要要用它来影响舆论,尤其是江南舆论,所以《京报》的任务就是要覆盖整个江南地区,现在只覆盖了临安府,还任重道远。
然后我有三成份子,主要是替雍王殿下照顾好这份报纸,审编的职责是监督,监督报纸内容,监督人,包括馆主,报纸在印刷前,会把稿件交给你审读一遍,你觉得内容不合适,可以要求撤稿,你有最终决定权。”
王牧苦笑一声道:“其实我现在更关心俸禄,望国舅理解!”
“我当然理解!”
郑统全微微笑道:“你的俸禄由雍王负担,你不用担心,雍王在我这里有十几万贯,足以支付你的俸禄,你的俸禄每月六十贯,和报馆无关,雍王有五名幕僚,都是他来支付俸禄,你是第二级,然后年底会有一笔奖励,据我所知,奖励最低的一个幕僚都拿到五百贯。”
说到这,郑统全看了一眼王牧,见他很平静,便知道他心中已经有数了,又笑道:“雍王的幕僚都是兼职,主要是太学博士和州学教授,他们除了雍王给他们的一份俸禄,自己在学校还有一份收入,过得非常滋润,但想成为雍王的幕僚可不容易啊!你有三份重量级推荐书,应该问题不大。”
王牧心领神会笑道:“郑国舅的意思是,我在报馆里还有一份收入?”
郑统全哈哈大笑,竖起大拇指赞道:“聪明!你既然是报馆审编,自然还有一份总审编的收入,由报馆支付,每月三十贯钱,仅次于馆主岳琛了。”
“能否先预支一个月的俸禄,我初五要交房租,家里实在有点捉襟见肘了。”
“你不用再交房租了,在三桥有一座空宅,就是之前的临时报馆,报馆搬走了,原本是想做川陕馆,但朝廷把从前的川陕进奏院给了胡云,进奏院紧靠大内,做事很方便,所以这座宅子就空了,雍王也不会再住,你就带家人搬进去吧!回头我给你钥匙,再预支一笔钱给你解决燃煤之急。”
王牧沉默片刻道:“《快报》七宗罪的反驳声明应该是我的职责,就由我来写吧!争取明天刊印出来,这个黄有功由我来对付他。”
郑统全暗暗赞许,这才是聪明人,不用自己交代,他便知道该做什么了。
.........
不多时,二人来到一座很大的院子前,周围有围墙,说是院子,其实是建筑群,一共由五座两层楼房组成,占地约十亩。
正门有翘檐门头,上面覆盖着薄薄一层白雪,门很大,上书‘京报’两个大字,一对石狮子分坐两边,显得颇有气势。
这里是很好的地段,报馆门口应该人来人往才对,或许是正月初三的缘故,报馆周围显得很冷静,几乎看不见行人。
昨晚下了一场小雪,但台阶上的积雪已扫得干干净净,大门前,一个小厮正在扫地,他停下竹扫帚,不解地望着二人。
郑统全笑着一摆手,“这里就是《京报》报馆了,先生请吧!”
王牧点点头,拾起半旧的袍阑,跟随郑统全快步上了台阶,走进了大门。
===第九百三十一章
交手(上)===
‘雍王七宗罪’在《快报》刊登后,在临安城引起了轩然大波,很多对陈庆不满的人趁机落进下石,极力利用这篇文章的内容抹黑批判陈庆,而支持陈庆的人则感到愤怒、茫然,一时间无所适从。
正月初三,《快报》又刊登出一篇读者来信,一个署名为西湖钓叟的读者对七宗罪中的每一宗罪一一进行点评,笔法老辣,语言犀利,毫不留情的进行深度讲解,比如他将雍王陈庆侵占百姓三千亩土地视为饿虎吞羊的血腥之举,用强势权力踩踏弱小百姓而大发横财,几代人积累的一点点民脂民膏也被其毫不留情吞噬。
再比如,这位西湖钓叟在第一宗罪中抨击陈庆把府墙改建为皇城城墙,是毫无廉耻的僭越背叛,嘴里自称大宋臣子,心里却装着陈氏王朝。
这篇读者来信再次在临安城内引起了广泛的议论,一时间陈庆的形象完全被撕裂了,大部分支持陈庆的民众也都沉默了。
下午时分,《京报》报馆前出现了数千人聚集,默默的声援陈庆,馆主岳琛出门和众人沟通。
一名老者毫不客气道:“请问岳馆主,他们这样毫无底线、毫无廉耻攻击雍王殿下,《京报》为什么要沉默?难道他们说的都是实情,《京报》无法声辩吗?”
众人愤怒大喊道:“《京报》应该挺身而出,决不能任由他们无耻造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14/17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