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第14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91/1717


李成心中一惊,回头向北方望去,顿时吓得他魂飞魄散,在远处数里外出现了一支声势浩大的骑兵,黑压压的,足有十里宽,至少有三万以上的骑兵,一杆战旗迎风飞扬,正是西军赤底黑龙旗。
“呜!呜!”
号角声连续吹响,北方的宋军骑兵骤然启动,铺天盖地向金兵大阵的后背杀来,金兵顿时一片大乱。
李成举剑大喊,“不准乱,压住阵脚,谁也不准擅自撤退!”
“节度使,东胡骑兵撤退了!”
五千东胡骑兵军心率先崩溃,不再理睬李成的命令,冲出大阵向东狂奔逃命。
李成长叹一声,这就像雪崩一样,只要有一支军队率先崩溃,其他军队很快也会崩溃。
李成万般无奈,只得下令道:“传令全军速速向东撤退!”
不等他的命令传下去,由东胡军逃跑引发的士气雪崩,导致两万大军的军心也在瞬间崩溃了,东面的一万军队率先撤退,紧接着西面的一万军队争先恐后地奔跑起来。
李成期望的有序撤退没有发生,整个军队一盘散沙,人人各自为阵,拼命奔逃,就恨不得别人跑慢一点,,丢盔弃甲更不用说,一切妨碍逃命的重物都统统扔掉。
皮甲、头盔、长矛、战刀、弓弩、盾牌、水壶、干粮、军毯等等,除了怀中的铜钱和银子外,其他物品都扔得干干净净。
李成也由数百亲兵保护着,拼命打马向东奔逃,很快超过了士兵,只是追不上东胡骑兵,他们的骑术在逃命时发挥得淋漓尽致,早就跑得无影无踪。
两万敌军士兵没命地狂奔,却跑不过宋军骑兵,唐骞率领的一万骑兵从南面包抄,高定率领三万骑兵从北面包抄,很快形成了一个二十里宽的包围圈,包围圈迅速缩小,宋军骑兵大喊:“汉人不杀汉人,投降者免死!”
绝望中的士兵们纷纷跪地投降,他们想反抗也没有用,兵器盔甲都丢光,拿什么反抗?哪怕心中不甘也只能暂时投降。
现在人口是最重要的,尤其是青壮劳力对恢复社会生产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宋军也不再追杀签军逃兵,而是以收降为主。
但对女真、契丹等异族军队,西军却心狠手辣,都要杀绝杀光,最大可能地消灭对方的战争资源,人口就是最大的战争资源。
………
李成一口气逃到五十里外的孔桥镇,这里也是西来的必经之路,李成和亲兵们在小镇上等待收拾逃亡士兵,但他等到了夜幕降临,也只有一千多士兵逃来,其他士兵再也等不到了。
李成心中惶恐,立刻率领一千多败兵连夜逃回襄城县。
天刚刚亮,李成逃回了襄城县,襄城县有两千守军,由统领李顺武率领,听说是节度使逃回来,李顺武连忙下令开启城门,城门缓缓开启,吊桥放下,心急如焚的李成率领一千多军队一阵风似的冲进了城内。
“县城有什么情况?”
李成喘着粗气问道:“萧吉烈的军队回来没有?”
李顺武连忙道:“启禀节度使,他们的骑兵昨晚回来了,但没有入城,直接绕过城向开封府方向逃去了,大概是昨晚夜幕降临后不久。”
“这帮混蛋!懦夫!逃兵!这次把我害惨了,还有脸去四王子那里告状?”
李成狠狠骂了几句,便道:“弟兄们肚子都饿坏了,赶紧准备饭食!”
李顺武答应,连忙安排手下去做饭,就在这时,城头上有士兵大喊:“远处来了一支骑兵!”
李成大惊失色,连忙上城查看,只见十几里外,一条长长的黑线正向县城方向浩浩荡杀来,应该是骑兵,看规模,至少有两三万人、
李成大喊道:“快敲警钟,立刻召集全军从东城撤退。”
急促的钟声敲响,城内的两千士兵和他带回来的一千多士兵纷纷集结,李顺武上前问道:“节度使,我们带来的粮草物资怎么办?要不要一把火烧掉?”
李成想了想摇头道:“不准烧掉,命令文吏把仓库都封了,贴上封条!”
一刻钟后,李成带着三千多士兵以及数十名文吏从东门离开了襄城县,疾速向颍昌府撤退。
====
【今天是中元节,苏州的规矩是祭十四,正好又是老高的父亲去世后的第一个中元节,很重要,老高要祭祀父亲,所以只写了两章,请大家见谅!】
===第九百八十八章
襄城===
杀来襄城的骑兵却是陈庆率领的两万大军,他命令高定率领三万骑兵南下龙兴县支援刘琼军队,他自己则率两万骑兵从梁县出发,行军近三百里,杀来襄城县。
没想到正好遇到李成军队从南面官道败退回来,前后就差了半个时辰。
陈庆率领两万大军兵临城下,襄城县城门开启,县令许平带着一群县官出城迎接宋军到来。
宋朝也并不是所有的县官都是知县,关键是看这个县官是不是从朝廷过来上任,如果是朝廷官员前来上任,就往往带着朝廷官职的头衔,就被称为知县。
可如果是直接从县尉或者县丞提拔为县主官,没有朝廷官职头衔,那就叫做县令,不能叫知县。
当然知县的地位更高一点,人家当过京官,从京里来的,当几年知县,就有希望提拔为知州,而县令更像是地头蛇,混得不错,后台背景强大,能提拔为通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91/17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