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第16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17/1717


“其实这里水稻也不错啊!一年三熟的水稻也有。”
晁昆眉头一皱,“一年三熟估计是要炎热的地方才能种,或许岭南可以种植,不过可以搞些稻种去泉州试试看。”
船队绕过了大岛,又走了一天,前面出现了另一片大陆,看到了船只,巨港城到了。
........
“呜呜”
远处海港内吹响号角声,这是欢迎新船队的到来。
船队进入海湾,渐渐看清了码头和岸边,岸上修满了房屋,房屋都不大,以木结构为主,远处还能看见巨大的寺院,都是佛寺的圆顶。
三佛齐时代,这里还是大乘佛教的天下。
码头上早已站满了黑压压的人群,还有人从四面八方跑来。
作为都城和最大海港,巨港城很大程度上靠海外贸易生活,巨量的物资从海外进来,又分散到各地,全国各地的特产物资又汇聚到巨港,被海外客商买走。
这里的海外商人可不仅仅是宋朝商人,还有大食商人、天竺商人,甚至还有来自遥远西方的热那亚商人,他们来这里购买香料。
当地人都是以皮肤黝黑的小黑人为主,但还也不少衣着光鲜的上等人,他们穿着宋朝的绸缎,皮肤也没有那么黑,笑容亲切。
“欢迎来到三佛齐!”
晁昆听到了一声熟悉的语言,居然是很纯正的大宋官话。
===第一千零七十四章
圆果===
晁昆和张九公下了船,一大群黑人小贩顶着水果的食物涌上来,把他们团团包围。
“走开!都走开!”
有人大喊几声,把小贩们赶走了。
走上来一名四十岁左右的男子,用纯正的官话笑眯眯问道:“九公不是退休了吗?怎么又上船了?”
正是刚才的男子,他一看就是当地人,但皮肤没有那么黑,身材也比较高,穿上一身上等绸缎,戴着帽子,体型略胖。
原来他认识张九公,张九公上前和他拉着手拍拍胳臂,笑道:“我这辈子离不开船,这把老骨头准备丢在大海上。”
“哪里?九公老当益壮呢!”
两人大笑,张九公给他介绍晁昆,“这位晁公子是我的新雇主,一心想出去见世面的豪门年轻人。”
张九公刻意隐瞒了晁昆的身份,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他给晁昆介绍这名男子,“这是三佛齐的接引官,叫做查农,汉名叫做王农。“
晁昆拱手见礼道:“原来是接引官,请问阁下是否去过大宋?”
晁昆一看就是文士,气质非常好,让接引官查农心生好感,他也抱拳笑道:“我二十岁去汴梁太学读书,在汴梁呆了六年,宣和五年返回三佛齐。”
原来在汴梁读过书,难怪官话说得这么好。
查农又笑道:“你们稍等片刻,我安排一下船只,然后带你们去馆驿休息!”
晁昆刚要说不用,张九公给他使个眼色,晁昆及时闭嘴了。
查农去指挥船队靠岸了,张九公这才低声对晁昆道:“这个查农是三佛齐贵族,在港口做了十几年接引官,见多识广,你找各种农作物,找他帮忙最好。”
晁昆有些踌躇道:“我就怕三佛齐有限制,不准物种流传到海外。”
“没有的事,三佛齐官府从不管这种事情,相反,他还鼓励各种物种卖给宋朝,他们好赚钱不是?”
晁昆点点头笑道:“他们就不怕我们学会种植了,就不买他们的东西了?”
张九公笑了笑道:“要是这样的话,我们几百年前就不买他们的香料了,他们可不傻,知道很多作物只有他们能种,如果我们需要,他们就会大量种植,然后他们就能赚钱了。”
“原来如此!”
这时,一个小黑孩子顶着一串黄色的甘蕉过来,不知在说什么,晁昆只听到一个巴啦啦。
张九公掰了几根黄得熟透的果实下来,给了孩子一把铜钱,孩子欢天喜地走了,张九公递给晁昆一支,“这是甘蕉,当地人叫巴啦啦,咱们岭南也有,但没有这里的大,也没有这里的甜。公子尝尝看。”
晁昆吃了一支甘蕉,连声夸赞很甜,他又笑问道:“我记得南洋这边金银币比较多,和咱们的铜钱怎么兑换?”
“大概一比十,不过指望这个赚钱不现实,量太少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17/17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