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第16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52/1717


秦桧的话很顺耳,完全说在赵构的心坎上,他欣然点头道:“秦相公说得对,人心背向,岂是武力能决定的?”
徐先图着实无奈道:“我们是这样认为,但对方可不这样想,他们已经停止谈判,胡云干脆就找不到人,微臣也无能为力。”
秦桧冷笑一声,“这是对方的谈判技巧罢了,是他们要求谈判,可不是我们要求谈判,是他们有目的,而不是我们有目的,他们想要荆湖南路的名份,却只给我们一个空头汴梁,甚至连任命的官员也只能呆在临安,他们未免也太欺负朝廷了,他们不愿谈,那就僵着,有本事他们出兵直接强占宿州和邳州,他既然自称宋臣,我到要看看他敢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用武力对付朝廷?”
“那请问秦相公,对方不理睬我们怎么办?”徐先图着实不满道。
秦桧摇了摇头,“徐相国难道想不通吗?我们的反应已经完全超过了胡云的权限,也超过了陈庆事先制定的计划,胡云当然要向陈庆禀报,而这么复杂的情况不是鸽信能说清楚,他肯定会派人回京兆禀报,这一来一去至少一个半月的时间,现在胡云也不知道该怎么办?他只能躲着我们,一旦陈庆的回信传来,他肯定会主动找我们,谈判就是这样,得耐心等候,要从容应对,心急可吃不了热豆腐。”
徐先图叹了口气,“既然秦相公这样说,那我也无能为力了。”
徐先图又向赵构躬身行一礼,“陛下,微臣能力不足,不能为陛下排忧解难,微臣请求退出谈判!”
赵构看了徐先图半晌,便点点头,“徐爱卿替朕走一趟淮西,替朕去犒劳张俊的军队,再多了解一些情况,明白朕的意思吗?”
“微臣明白!”
徐先图当然明白,官家是让自己接手削藩张俊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应该是秦桧来接手自己主持谈判事宜。
徐先图告退了,赵构又随即对秦桧道:“秦相国和赵彦好好谈一谈,了解一下谈判现状,然后制定我们相应的对策,朕不能总是让步,让对方得寸进尺,有的时候,稍微强硬,反而能让对方软下来。”
“陛下金玉之言,微臣铭记!”
.........
新丰茶馆内,胡云正和王牧一起喝下午茶,说到谈判,胡云冷笑一声道:“今天上午赵彦来找我,说谈判主导者换成秦桧了,希望重开谈判,看看双方有没有弥合利益的可能?”
“贤弟同意了吗?”
“让我怎么同意,我问他是不是之前他们提出的方案有变?他说没有变化,既然没有变化,那有什么好谈的?”
王牧喝了口茶笑问道:“我有点不太明白,他们的诉求到底是什么?以至于谈判无法进行下去?”
“他们本来就没有什么诉求,完全跟着我们的思路走,他们的一点点要求,无非是想实际控制汴梁的皇宫、宗庙、祭坛之类,如果不出意外,最多谈三四次,谈判就能结束,但秦桧杀进来搅了局,他先是提出以长江为界,把大半个江陵府拿走,紧接着又提出鄂州不在谈判之列,我当时就懵了,江陵府和鄂州本来就不在谈判之列,在前年雍王访问临安的时候,已经把荆湖南路的五个州和福建路的泉州划给我们,先帝才写了退位诏书,现在他们居然又要撕毁协议不认帐了?你说还能怎么谈?”
胡云越说越恼火,王牧连忙笑着摆摆手,让他平静一下,“主动权在你手上,你觉得不合理,就把他们晾在一边好了。”
胡云点点头,“我已经向雍王汇报了,还在等雍王的回信,少府兄,你估计雍王会怎么回应?”
王牧沉吟一下道:“我估计雍王会强行吞并荆湖南路,然后对江荆湖北路施压,逼朝廷回到谈判桌上,接受他之前的方案。”
胡云叹了口气,“你说得完全有可能,哎!殿下还是很看重名份啊!”
王牧微微笑道:“名份当然很重要,毕竟大宋还是正统,大宋的统治也远远不到天怨人怒的地步,我们也不是异族,不能用女真人那一套来夺取江山,最好的办法就是效彷大宋取代后周,用禅让的方式,大家就能接受了。”
“是啊!必须要有耐心,一步步蚕食,最后朝廷只剩下临安一域,谁还认可它?”
“所以名正言顺就很重要了,毕竟荆湖南路不是从女真人手中夺取,让朝廷主动答应把它册封给雍王府管辖。”
胡云沉思片刻,缓缓道:“我知道,就两个字,耐心!”
===第一千零九十九章
出路===
发榜的时间终于到了,中午时分,客栈门口挤满了焦急等待报纸的士子。
从上一次科举开始,京报也参与了发榜,而且还是最先发榜,然后下午才会在考试院外面的广场上张榜,这样就能避免大规模的拥挤,防止发生踩踏事故。
余寿三人也站在门口,和所有人一样,他们伸长了脖子,望着道路尽头,会有卖报的孩童飞奔跑来。
“砰啪!”
远处响起了炮仗声,这意味着有人已经看到了报纸,开始放炮庆祝了。
人群更加急切了,不安地骚动着,忽然有人大喊:“来了!来了!”
只见街头有两个孩童跑了过来,手中抱着报纸,隐隐听他们大喊:“科举发榜!最新消息!”
两个路人拦住孩童买报纸,士子们顿时急了,争先恐后地冲了上去,将两个报童团团围住,片刻,他们手中的报纸被抢购一空。
王蒲运气不错,买到了一份报纸,余寿和徐沛连忙凑上前一起看。
今天的报纸除了第一版外,其他都用来刊登录取名单,第二版是进士,第三版是明经士,第三版是太学士录取。
余寿心中紧张到了极点,手拿着报纸微微发抖,进士科一共只录取八十人,前面都没有看到他的名字,忽然,他看到了,第七十一名汴梁县余寿,他激动得浑身发抖,泪水情不自禁流了下来。
“我考中了!”王蒲忽然大喊一声,激动得跳起来。
“第四十八名!我考中第四十八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52/17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