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第16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85/1717


比如光化军,位于邓州和襄阳之间,不用说,肯定被西军实控了,还有房州,被襄州隔断了,四周一圈都是西军土地,所以它也被西军实控,而荆门军位于江陵府和襄州之间,也被西军实控,这三处地方朝廷军队不可能再过去了,但朝廷还是可以在三州插一脚,比如官员任免。
“陛下,如果我们放手襄阳,至少房州、荆门军和光化军可以拿到一定的控制权,在汴梁那边也更有机会。”
赵构沉思良久,其实徐先图说的一点没错,如果再纠结下去,又要重蹈覆辙了。
赵构着实无奈,只得点点头,“可以,朕可以让出襄州,但必须给朕争取到最大的权益。”
........
天子答应让出襄州后,后面的谈判就容易多了,胡云随即答应对方在皇宫、祭坛、宗庙和皇陵四处地方驻军,但军队总人数不得超过一千人,另外,这些驻军士兵必须遵守汴梁律法,没有犯罪豁免权,一旦犯罪,必须交给官府严审。
另外,关于房州、光化军和荆门军三地,胡云也没有过多的让步,毕竟这三地已经被西军实控,它们完全就在西军的领土范围内,最后双方谈成了当年四川路的模式,这三州名义上归属于朝廷,朝廷可任免州官,而县官则由京兆任免。
在随州、郢州、复州和汉阳府上,双方也达成一致,这四个州府归属于朝廷,官员任免以及税收都归朝廷,但为了避免双方发生冲突,朝廷不在这四州驻军,胡云也承诺,西军不进入这四个州府。
另外,朝廷从宿州和邳州退兵,恢复朝廷北征之前的边界,这一点,天子赵构答应得很爽快,这两州都是黄泛区,民生凋敝,人口稀少,几乎没有税赋收入,只有大量的财政负担。
在反复拉锯了近半年后,双方终于达成了协议,朝廷在名义上收复了东京汴梁,将它改名为北都,任命枢密同知李回兼任北都留守。
====
【今天在整理思路,只有两更,见谅!】
===第一千一百零二十四章
炒房(上)===
时间一转眼到了九月,这段时间陈庆化身为农田,天天在后院耕作他的一分玉米地,玉米已经结穗,每根杆子长了两支玉米,拖着金黄色的玉米须。
施肥、浇水、除虫,他精心照顾着数百根高大的玉米,这些玉米也没有辜负他的期望,长得生机勃勃。
当然不仅是玉米让他操心,还有南瓜,两根藤结了十几个大南瓜,个个都比西瓜还大,青中透着金黄,有几个瓜还长到他的屋顶上。
这天下午,一家人都跑到陈庆小院里欣赏他的庄稼。
“夫君,为什么叫做玉米?”吕绣手中牵着女儿阿冰。
“娘,我知道!我知道!”
冰儿激动道:“把衣服一层层剥开来,里面是一颗颗像玉一样的小果子,爹爹说是玉做的米,所以叫做玉米。”
“冰儿见过吗?”
“见过!”
冰儿跑上前,伸长脖子寻找片刻,忽然指着其中一支道:“就是它,衣服都剥开了。”
众人都围上前细看,陈庆笑着分开已经剥掉的包衣,露出了里面晶莹饱满的玉米肉,众人一阵惊呼,“还真是像玉一样。”
赵巧云问道:“官人,什么时候可以收获?”
“再过几天就可以了,这一批我打算全部用来做种子,明年在城外种植,杆子可以做青饲料,也可以腐烂后做肥料,里面的玉米芯可以晒干后烧火,也可以做饲料。”
陈庆又指着玉米须道:“你们可别小看这胡须,它是一味药,用它煎水喝,可以治疗身体浮肿,可以说它全身都是宝,都有用处。”
这时,余樱不解问道:“官人种这种玉米有什么作用呢?”
陈庆微微笑道:“它的作用只有一个,那就是增加人口。”
众人都愣住了,长子陈冀反应很快,他问道:“爹爹是说,它作为农产品,产量很高?”
陈庆笑着点点头,“一点没错,我这里一分地种了差不多四百棵玉米,收获的玉米粒估计有百斤左右,一亩至少能产八百到一千斤玉米,而小麦最多只能亩产三百斤,粟米亩产不过一百多斤,你想想差距多大,有了玉米当粮食,很多穷人家就能吃饱饭,也就多养几个孩子,人口就慢慢上去了。”
“父亲,南瓜也是一样吧!”
“一点没错,成熟的老南瓜完全可以在饥荒中充当粮食,它最大的好处就是种植不占地方,田间地头,房前屋后,都可以充分利用起来,一个大南瓜,放在干燥通风的地方,它能存放一年之久。”
“父亲准备全面推广玉米和南瓜?”
陈庆点点头,“是要全面推广,我打算用它替代粟米和一年生的小麦,但要一步一步来,现在种子不够,五年后,我估计就能大面积种植了。”
“父亲还要种棉花呢!”
陈庆微微笑道:“棉花不会大规模种植,有木绵,还有羊毛,如果木绵产量足够,那我就准备用种麻的土地来种玉米,粮食还是最重要。”
“父亲,师父说如果全部指望琉球岛的木绵,恐怕支持不起那么多人的穿衣问题。”
“那你师父有好的建议吗?”陈庆笑问道。
“师父建议父亲拿下詹州和雷州,那边也是大岛,在那边大规模种植木绵,就可以解决穿衣问题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85/17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