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第1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6/1717


“刘子羽年初撤回大散关的兵力在一万人左右,他的次子刘瓒率四千人守仙人关和虞关,就算吴阶给刘子羽增加一些军队,那他的军队总人数应该在六千到八千之间,和他现在的大营占地符合,我们可以集中兵力先攻打刘子羽,同时严密监视陈庆的军队,只要他出兵来援助,我们立刻给他布下天罗地网!”
完颜阿卢补负手走了几步,回头对韩常若有所思道:“如果我们偷袭刘子羽大营,会不会得手?”
===第一百二十四章
战幕===
十一月初四,大散关给陈庆大营运来了一批极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四百架床弩、三万支寒鸦箭,还有一千桶火药和两千桶火油。
陈庆下令打开营门,他亲自到营门外迎接这批重要物资的到来。
无论在二郎寨,还是在麟游县,他都体会过床弩的强大优势,这是比神臂弩更强劲得多的锐箭,数十步内,可以射穿三人的身体,对于敌军的骑兵阵和密集敌阵具有强大杀伤力。
至于火药桶,那更是陈庆在箭筈关的绝招,他尝到了甜头,可惜数量太少。
这次是他专门向吴阶要了这三种武器,吴阶也很清楚他军队的重要性,从一千架床弩中分了四成了他,火药和火油也各给了三成。
能不能阻止敌军从西谷杀出,切断和尚原宋军的退路,关键就在陈庆的最后一道防御线了。
望着一桶桶火油和火药搬进大帐,陈庆吩咐一名士兵道:“去把郑平找来!”
在所有的手下中,陈庆最信任的人就是郑平,赵小乙虽然也忠诚可靠,但赵小乙缺乏历练,没有经历太多磨难,人生观还没有完全成熟,一旦他接触到诱惑,还能不能忠诚于自己就难说了。
杨元清为人圆滑,性格韧性太过,刚性不足,忠诚度方面还是稍稍逊了一点。
杨再兴跟随自己的时间太短,陈庆对他还了解不透,呼延兄弟忠诚的是呼延家,也不用多提了,至于其他将领,他们更忠于王彦,这一点不容置疑。
只有郑平,从军多年,历经坎坷,从自己当斥候都头时就跟随自己,甚至突然得到的外戚身份也没有让他改变做人的准则,虽然郑平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在对自己的忠心上,任何人都不如他。
不多时,郑平屁颠屁颠跑来,“统领,你找我?”
郑平刚回来没有几天,他在汉中娶了杨柳,有点乐不思归,超过期限两天才归营,由于战备紧张,陈庆也顾不上处罚他。
“你最信任的手下有几人?”陈庆问道。
郑平挠挠头,“大概有十几个吧!”
“你把他们召集起来,我把制作火绳的技术教给你的手下。”
火绳这种延迟引爆工具在火器使用中极为重要,在箭筈关陈庆制作了一批火绳,但这种技术他并没有交给宋军。
原因也很简单,这种技术是双刃剑,宋军可以用来对付金兵,反过来,金兵也能使用火器进攻大宋。
一旦火绳在宋军中大规模推广,很快就会传到金国,这是必然的。
郑平连忙把他十几名心腹士兵找来,大帐内,陈庆对众人道:“从现在开始,我要交给各位一种制作火绳的技术。
火绳是什么?可能各位都没有见过,简单说来就是引爆火药之物,替代我们之前使用的油纸,油纸受风的影响太大,容易熄灭,在关键时刻靠不住,火器发挥不出应有作用的主要原因就在这里。
而火绳不受风的影响,当我们点燃火绳后,至少跑出去五十步,火药才会爆炸,而且一百次最多失误一两次。
这是一门独门绝技,今天我教给各位,希望大家能严格保密,绝不能外泄,否则金兵一旦得到这个技术,大宋必亡。”
陈庆亲自示范,用细麻纸裁减成条,刷一层蛋清,然后均匀撒上火药,最后小心翼翼地细细卷起。
蛋清是一个好东西,它能把细细的火药颗粒凝结成火药块,彼此之间又有间隙,能使火药迅猛燃烧,并燃烧充分,从而形成燃爆威力。
后来工匠发现用糖浆可以起到同样的效果,而且燃爆效果更好,只是糖浆成本太高,工匠们普遍还是使用蛋清制作火药武器。
陈庆对众人笑道:“很简单对吧!等它晒干后,就是火绳了,然后我们要测量它的燃烧速度,以决定裁成多长为好。”
一名老兵举手问道:“请问统领,如果撒得不均匀,药量的多寡不一,那岂不是时快时慢?”
陈庆欣然道:“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好,一个是药量,一个是均匀度,两者是火绳成败的关键如果我们控制得足够好,就能保证火药桶在敌军头顶上爆炸。”
陈庆笑着问刚才提问的老兵,“你叫什么名字,任何军职?”
“卑职叫许年,是一名押队!”
陈庆点点头,“从现在开始,你就是火器部的都头,这十几人都由你来统领,你们要想出一个好办法,怎么精准地控制放药量和均匀度?”
许年大喜,连忙单膝跪下,“卑职遵令!”
..........
仙人关是秦州进入汉中的战略关隘,位于凤州最北面的崇山峻岭之中,它同时也是秦州和凤州的交界。
仙人关和南面的虞关目前由刘子羽的次子刘瓒率四千军队镇守,这一带莽莽大山,道路狭窄,后勤运输十分困难,对于以骑兵为主的金兵十分不便,所以金兵虽然攻占了秦州,但并没有从仙人关入汉中的计划。
这天下午,仙人关前忽然出现了数百名老弱妇孺,要求过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6/17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