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第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1717


他对这些汉人官员从骨子里不信任,哪怕他们再奴颜婢膝,他也会提防。
尤其这支宋军骑兵很强悍,居然以五百人击败了一千金兵,里面还包括五百女真骑兵,对方首领杀死了千夫长完颜克力,着实令完颜没力震惊,他很怀疑,这支骑兵会不会就是偷袭京兆,斩杀都元帅完颜娄室的那支骑兵?
如果因为自己的大意让这支骑兵漏网,四王子追查起来,恐怕自己小命难保。
想了想,完颜没力又下令道:“传我的命令,凤翔府各地再增加一倍的探子,并悬赏三千贯寻找这支宋军骑兵的下落。”
………
麟游县是关中著名的风水宝地,东障童山、西临凤凰山,两座山脉像凤凰的两只翅膀将麟游县环抱其中,这里青山绿水,风景秀丽,南面又有大片麦田,农业十分发达。
隋朝最著名的仁寿宫就位于童山和凤凰山之间的天台山上,隋文帝杨坚就驾崩在仁寿宫内。
只是几百年过去了,曾经壮丽的仁寿宫早已在唐朝毁于洪水,已荡然无存,只是在天台山仁寿宫的原址上修建了一座军寨,叫做麒麟寨,最多时有上千士兵驻守。
之所以在山上修军寨,是因为山中有多条秘密山路直通百里外的泾源道,只是这些小路十分险要,既不能走粮草大车,也不能走骑兵,所以金兵不感兴趣,在麟游县也没有驻扎女真士兵,只驻扎了两百名投降的汉军,让他们维持县城秩序。
陈庆没有直接去县城,而是绕过县城来到了天台山麒麟寨,军队穿过一条长长的山谷,山谷地面平坦,夯得十分结实,这是隋朝的遗迹,迄今地面寸草不生。
两边都是参天大树,藤蔓茂盛,走了数里,便来到山谷尽头,士兵们纷纷下马,牵着战马,赶着牛车,沿着低缓的斜坡盘旋而上,不多时,便到了位于半山腰的麒麟军寨。
这里气候凉爽,夏天最高温度只有二十度左右,是避暑胜地,但现在是初冬,关中今年秋冬格外潮湿寒冷,麒麟寨也同样寒气渗人。
杨桦带来一名守寨老者,老者跪下磕头,“小人杨三,参见将军!”
“老丈不必多礼,请起身说话!”
士兵将老人扶起,老人叹口气道:“自从义军走后,老儿一直担心金兵会来烧寨,担心了五六天,没想到宋军先来了,万幸啊!”
“义军有多少人?为什么会离去?”
“义军有百余人,首领叫杨果,其实是小老儿的远房侄子,他听说刘都统在招募散军,便带着弟兄们翻山越岭去泾州了。”
“不是因为遭到金兵围剿?”
杨三摇摇头,“金兵都呆在县城内,其实都是以前的宋军,也就两百余人,两个月前双方打了一仗,各伤亡十余人,然后一直相安无事。”
“以前义军靠什么为生?”
“乡亲们支援一部分,然后在山中打猎,这一带猎物很多,鹿、山羊、獐子、野猪,关键是他们成立的时间也不长,才几个月,所以粮食不是大问题,只是想谋个前程才去了泾州。”
“烦请老丈先带我看看军寨吧!”
天台山位于凤凰山脉的半山腰上,形成一片很大的平缓之地,故名天台,这片空地足有数百亩之大,隋朝的仁寿宫便修建在这片空地上,仁寿宫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空地变成高山牧场,十几户农民住在这里,靠养羊为生。
军寨只占半山小平原的一小部分,约四十余亩,修建了五十多间房屋和练兵场。
在驻兵最多的时候,军寨内甚至还开了瓦子,也就是商业区,酒馆、妓院、脚店、杂货铺都有,现在军寨内已经空无一人。
士兵们在忙碌收拾营房,杨桦带着数十名士兵出去打猎,同时查看地形。
陈庆站在悬崖边,极目远眺,可以看见远处二十里外的县城,再向南就是一望无际的麦田。
杨三指着远处县城道:“将军,今天是十一月初二,已经算是入冬了,再过一个月,整个关中就开始下大雪,我们这里的降雪量很大,道路都被冰雪封锁了,将军需要什么东西,赶紧派人去县城买回来。”
“什么时候河水结冰?”
“一般是十一月中旬,但我这里会早几天,估计过两天河面上就会有薄冰了,彻底冻住要到十一月中旬。”
杨元清笑道:“指挥使,要不明天卑职带几个弟兄去县城买点油盐和灯油吧!”
“还有草料,咱们带的草料不多,坚持不了几天。”
“指挥使,买草料的话,恐怕很容易暴露。”
“我知道很容易暴露,但咱们不能因噎废食,暴风雨迟早会来,但咱们必须准备充足。”
“卑职明白了!”
陈庆笑了笑道:“所以还是我去吧,我还想顺便逛逛县城呢!”
他虽然率军杀进了京兆城,但那是半夜,天刚亮又离去了,他还真没有逛过宋朝的城市,令他十分期待。
===第二十章
买粮===
当天晚上,陈庆下令杀了十几头牛犒劳士兵,虽然北宋律法杀牛要得到官府的批准,但现在是战乱时期,一切从权。
次日一早,陈庆带着几名士兵步行下山去县城,自然是本地人赵小乙给他们当向导。
“小乙,你家在哪里?”
“在西面的崔模镇,距离这里也差不多二十里。”
陈庆想起刘五临死前拜托自己的事情,他好奇地问道:“刘五为什么一定要我告诉他儿子,他是为国阵亡?”
“哎!刘五是我大舅,从小就是地痞无赖,后来成婚了也死性不改,整天游手好闲,后来我外公托人让他进了厢军,他还是好吃好赌,当兵十几年,没给家里拿过一文钱。
他儿子很看不起他,甚至不认这个父亲,有一次他被儿子痛骂,说他上不能报效国家,下不能养家糊口,就是一个没用的废物。
刘五受了很大刺激,便跑去加入环庆军,一心想和西夏人作战,结果西夏人的影子都没有看见,他唯一的心愿就是要让他儿子知道,他能报国杀敌,不是废物。”
陈庆点点头,“过两天,我们去一趟刘五家!”
…………
麟游县是一座中县,约数万人口,关键是它远离战场,还没有遭到金兵的摧残,基本上保持了宋朝的风貌。
金兵在和尚原和宋军交战,南部各县都受到了影响,大量百姓逃亡到麟游县,使麟游县城内挤满了逃来的数万难民,县城内喧杂吵闹,脏乱不堪。
城门处站着几名士兵,虎视眈眈盯着每一个行人,赵小乙很机灵,上前给每人塞了一把钱,为首士兵掂了掂钱,一挥手放他们进去了。
进了县城,一股温热带臭的气息扑面而来,孩子的哭声、妇人的叫骂声,男人不耐烦的怒吼声以及小商贩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城门内好像是一个集市,挤满了附近乡村跑来卖菜的农民,泥泞遍地,被踩得稀烂的菜叶和鸡鸭粪便,臭气熏天。
赵小乙用胳膊肘碰了碰陈庆,向旁边一努嘴,陈庆这才注意到,旁边城墙上贴着一张悬赏布告。
‘通缉五百宋军骑兵,知其下落者,当立刻报告官府,情报属实,赏钱三千贯,胆敢私通、隐瞒不报者,灭全族!’
陈庆哼了一声,带着众人快步离去,离开城门一百余步,陈庆这才长长呼吸一口新鲜空气,县城门处的空气太污浊了。
“东主,我们接下来去哪里?”赵小乙问道。
陈庆想了想,对两名士兵道:“你们去买四头骡子,等会儿用来托运油盐,顺便把油盐和灯油一起买了吧!”
“我们知道了!”
两名士兵快步走了,陈庆这才对赵小乙道:“我想买草料,去哪里?”
他们有六百匹战马,每天耗费的草料惊人,从陈仓带来的草料最多够战马吃十天,接下来怎么办?
战马草料问题是陈庆最挂心的大事。
赵小乙挠挠头,“我记得瓦子旁边倒是有一家专门卖草料的,不知道现在还开没开?”
“带我去看!”
瓦子就是大宋的商业综合体,吃喝玩乐货物商铺一应俱全,妓院客栈也分布其中,基本上每座县城都有。
麟游县的瓦子位于县城中部,占地近两百亩,有大大小小一百五六十家店铺,看外表很像后世小县城的小商品批发市场。
瓦子大门前是一片广场,铺着石板,周围都是好几家大酒楼,大户人家的房舍也不错,看来确实是县城的商业中心,只是广场上搭满了难民的帐篷,乞丐和小商贩挤在周围吆喝,显得道路十分拥堵。
大门左侧是一排粮铺,大概有七八家,最边上的一家,挂着白底黑字的大牌子,‘乔记畜粮!’
就是这里,专卖牲畜粮食的店铺。
陈庆带着赵小乙走进了店铺,店堂内面积颇大,但光线昏暗,墙边摆放着两排箩筐,几名难民模样的男子在凑钱买黑豆,店伙计很不耐烦,一脸鄙视。
身材干瘦的掌柜探头看了一眼陈庆,粗气粗气道:“会子不收,陕西钱不收,川钱也不收!”
陈庆一怔,没听懂什么意思?
赵小乙哼了一声,“我们用宣和钱和银子,你以为呢?”
掌柜眼睛一亮,立刻陪笑上前,“客官莫怪,小店难民来得太多,不堪烦扰,请到里屋坐!”
赵小乙低声给陈庆解释,“会子是朝廷发行的纸钱,已成废纸了,陕西钱和川钱都是铁钱,五文钱才能抵得上一文宣和铜钱,大店都不收的。”
原来如此,陈庆这下听懂了。
里屋算是贵宾会客室,有桌椅,宽大的桌子也摆满了小簸箕。
掌柜给他们倒了两盏热茶,笑眯眯道:“本人姓汪,是小店掌柜,看看客官需要什么,需要多少量,我们会尽力满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17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