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第2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2/1717


“启禀殿下,卑职派人骑双马赶去同州,但陈庆也是骑兵,卑职担心来不及了。”
刘益呆住了,嘴唇哆嗦道:“那.....那可怎么办?”
“王爷,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王爷用鸽信发秦王令给华州和同州,命令这两州官员通知军队,让军队就近进入县城。”
刘益回头问旁边侍卫,“现在什么时候了?”
“回禀王爷,刚到两更时分!”
刘益呆了一下,才两更时分,要等天亮才能发鸽信,还来得及吗?
唐少请也知道形势对他们相当不利,就算明天发了鸽信,各地方官也未必能及时找到这支军队。
但无论如何,他们也要去做,抱着一线希望也要抢救从同州过来的三千军队。
刘益的眼转滴溜溜转动,如果同州军再被全歼,他们阵亡军队就累计到一万三千人了,而对方只是一支两千余人的骑兵,无论如何他没法向皇兄交代,他得把全部责任都推到这个唐少清头上。
..........
尽管唐少清极力挽救同州军,但还是晚了,第三天傍晚,他们接到了华州通判苗况的鸽信,三千同州军在郑县东南四十里的董家桥被陈庆军队全歼,三千士兵无一生还。
这个消息给了唐少清沉重打击,他病倒了,病榻上,唐少清向秦王刘益请负疚辞职,刘益却假惺惺不肯接受他的辞职,只是暂时将他停职。
一个月后,伪齐皇帝刘豫下诏罢免唐少清的都统之职,改任知枢密院事郭振出任陕西路招讨使,向陕西路增兵五万,同时刘豫把军权交给了郭振,改任其兄弟刘益为监军,刘豫也知道他兄弟能力不行,担不起经略陕西的重任。
郑县南部的少华乡下郭村,这里是华山脚下的一个小山村,村民约四五十户人家,世世代代都以打猎为生,下郭村依山傍水,风景秀丽,金兵的入侵也没有惊扰这里,使这里依旧保持着安静,俨如一座世外桃源。
但这只是表象,宋军大战依旧从另一面巨大影响着下郭村,全村有二十多名后生先后加入了宋军,参加了宋金争夺陕西路的大战。
这天上午,一个骑骡子的年轻男子来到下郭村村口,男子正是陈庆派来寻找陈上元家人的心腹,叫做颜骏,是一名都头,算是陈庆亲兵首领。
陈庆知道的线索也不多,就是他内衣缝制的一块布,上写‘郑县少华乡陈上元’,少华乡有几十座山村,凭这块布很难找到确切地址。
颜骏打听了两天没有消息,他又回到郑县,花钱买通县吏,从郑县士卒校正清册上才查到了陈上元的名字,二十岁,建炎元年从军,家住少华乡下郭村,父亲陈同根。
陈庆当然不会告诉颜骏真相,他只是告诉颜骏,陈上元是他的结拜兄弟,对他有多次救命之恩,已经不幸在富平之战中阵亡,他必须报答陈上元的救命大恩。
颜骏牵着骡子,沿着一条弯弯曲曲的石板路走进村子,两边都是用石板搭成的院墙和房子,呈现一片灰白色,他看见左首院子里一个老人正在烧火,便上前笑问道:“请问老人家,陈同根大爷住在哪里?”
老人看了他一眼,慢吞吞回答道:“同根啊!已经去世了。”
颜骏一惊,连忙问道:“什么时候去世的?”
“前年吧!建炎三年,他听到次子阵亡的消息,受不了打击,不久就病逝了。”
颜骏愣住了,半晌问道:“他次子叫什么名字?”
“他有两个儿子,长子重阳,次子叫上元,次子就是指上元。”
颜骏挠挠头,他有点糊涂了,陈上元不是去年富平之战阵亡的吗?怎么变成了前年。
“老人家,我是陈上元的好友,专门来探望他的亲人,他家住在哪里?”
“从这边数过去第四家,大门上贴着钟馗画像的就是他家,不幸啊!丢下一对儿女。”
老人叹了口气,进屋去了。
颜骏继续向村里走去,这里家家户户的房屋结构都差不多,他数到第四家,大门上果然贴着一幅已经掉色的钟馗像,就是这里了。
他用力敲了敲门,一阵飞快的脚步声奔来,一个童声喊道:“大伯,我来开门!”
门开了,门内是一个五六岁的男童,梳着总角,长得很清秀乖巧,眉眼间倒有几分像统领。
“大叔,你找谁?”
“我是从南方过来的,我姓颜,你有长辈在家吗?”
男童转身跑回去了,“大伯,是个姓盐的大叔,说是从南方来。”
房间里走出一个三十余岁的男子,长得浓眉重眼,身材高大,一双胳膊强劲有力,这个男子也是眉眼很像统领,只是身材不像,统领身材高大挺拔,可外表没有这么魁梧强壮,皮肤没有这么黑,脸上也没有这么沧桑。
“你有什么事?”男子警惕地望着颜骏问道。
颜骏连忙拱手道:“在下颜骏,和令弟陈上元曾一起从军,令弟有些身后之事,我要替他交代了。”
“啊!你请进。”
男子便是陈上元的兄长陈重阳,他连忙请颜骏进院子,颜骏打量一下,和其他人家一样,屋檐下挂满了腊制的猎物,还有一些皮毛,这个男子应该也是猎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2/17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