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第5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7/1717


“你说的对,人最重要,我建议兵分两路,我和呼延通率七千军队护卫家眷先走,杨兄率五千军护卫粮草物资随后怎么样?”
杨元清点点头,“就这样吧!我去问问周宽,看能不能再搞到一些骡子大车。”
运输工具是个大问题,他们先后在巴蜀各地采购、租赁了上万头骡马,几千辆大车,但还是不够,光粮食就有二十万石,草料十万担,没有一支庞大的运输队伍,很难运走。
周宽是陈庆军中的户曹参军事,前年被派来巴蜀,出任粮食采购使,专门负责在巴蜀采购粮食。
他在梓潼县呆的时间很久了,认识人很多,大家都靠他来想办法。
周宽苦笑一声道:“真的想要大车骡马也不是没有办法,只要肯加钱,就一定能找到,要多少有多少,但现在不能找。”
“为什么?”杨元清不解问道。
“因为你一旦加钱,那么前面的人也不干了,也要加钱,这样就没完没了,最好等前面人走了两天后,我再来找,适当加钱就是了,不能加得太高,这些家伙总是贪得无厌。”
杨元清也觉得有道理,便点点头答应了,“好吧!我让能走的,都跟着家眷队伍先走,剩下走不了的,你再帮我找骡马大车!”
.........
这两天吕绣也忙得脚不沾地,她本来什么都不用管,但现在不一样了,她是主帅陈庆的妻子,她肩头就有一份责任。
她在两个小娘子的陪同下,探望将士们的家眷,谁家的孩子有头疼脑热,她又要找周宽联系当地医师过来看病。
最后她索性出高价请了几名医师同行,虽然军队有军医,但军医主要擅长治伤,对于孩童和妇女的小病,还是要找民医,他们天天接触普通百姓,有足够的经验。
房间里,吕绣正在劝说李清照留下来。
李清照原本是说前往成都长住,成都的人也挽留她,但谁也不知道她的心思,又坚持要跟着吕绣北上,不料这两天有点着凉感冒了。
“师父就调养两天,等身体康复了再走也不迟啊!路上各种不方便,万一病情加重怎么办?”
李清照哪里想留下养病,她心中很清楚,这个时候只要自己软弱答应,以后恐怕就再没有机会北上了,难得遇到陈庆、吕绣这对心地善良的夫妻,自己若不抓住机会跟着他们,后半生恐怕就会孤苦伶仃地过下去了。
丈夫去世后,她一个人无依无靠,四处漂泊,生活窘迫,她实在受不了这样的孤苦生活。
“有什么关系啊!我又不是没有经历过,当年我从济州一路南逃,路上几次大病都差点死去,我都挺过来了,再说我在路上也是躺在牛车里,阿莲和阿樱也会照顾我的,阿莲,对不对?”
余莲点点头,“我们会照顾阿姑的。”
李清照握住吕绣的手,央求道:“绣儿,我就想和你们一起走,别把我扔下。”
吕绣无奈,只得苦笑着点点头,“好吧!师父不怕病重,就一起走吧!”
===第三百七十七章
廷论===
现在已经一月下旬,进入早春时节,夜里虽然还很寒冷,但白天在太阳照耀下,天气还是比较温暖。
甘泉堡内,屋顶上几乎都晒满了蜂窝煤和煤球,十分壮观,从天空向下望去,就是黑压压的一片。
少量的蜂窝煤已经晒好了,女人们都开始迫不及待地使用,每天早上生炉子实在太痛苦了,能有过夜的蜂窝煤当然让她们欣喜万分。
聪明的工匠对陈庆的配方做了改进,分成了点火蜂窝煤和普通蜂窝煤两种,只有点火蜂窝煤里面才会掺入硫磺和少量硝粉,普通蜂窝煤就不用放了,这样能大大减少成本。
赵巧云也在点炉子,她的蜂窝煤是陈庆亲自帮她做的,比别人做得都好。
旁边站着一群女子正探头看她点火,一个个摒住了呼吸。
赵巧云蹲在炉子旁,小心翼翼地用火布在铁钎子上绕了几圈,用火石点燃了,慢慢将燃烧的火布塞进蜂窝煤正中间的孔中,这里周围含硫磺粉和硝粉最多,果然,孔道内很快燃烧起来,煤粉也点燃了。
周围女子欢喜得直拍巴掌,这简直太容易了。
赵巧云脸上也绽露出难得的笑容,她连忙用火钳夹起点燃的蜂窝煤,小心翼翼放在炉子里,但这是点火蜂窝煤,会很快燃尽,上面必须再放一块普通蜂窝煤,或者放煤球也可以。
蜂窝们是将士们做的,但煤球却是女人们捏的。
“如果烧完了以后怎么办?”一个女人问道。
旁边有人瞪她一眼,“你笨啊!教官不是说过了吗?烧完了用火钳夹出来就是了,不会散架的。”
“可是上面还压着一块正在燃烧的蜂窝煤呢!”
“哎!说你笨就笨,你把正在燃烧的蜂窝煤夹出来,先放在一旁,等会儿再放回去,不就行了吗?多简单啊!”
女人们纷纷跑去点自己的炉子了,有人笑道:“卞春水,你的炉子就让某人来点吧!他一定正愁找不到机会为你效劳呢!”
众女子一起开怀大笑,汴春水是一个身材比较丰满的年轻女子,她满脸通红,眼中却不恼火,甚至还透着一丝喜悦,连忙拎着炉子跑到后面去了。
赵巧云蹲在炉子旁,托腮望着水壶,她心中也荡起了一丝涟漪。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7/17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