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第6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8/1717


“爱卿说得对,朕要制怒!”
赵构话题一转,笑问道:“似乎吕爱卿的身体保养得很好?”
吕颐浩呵呵一笑,“陛下,廉颇八十岁尚能为国君分忧,微臣才六十岁!”
赵构点点头,“廉颇六十岁尚在沙场杀敌,可爱卿六十岁却建了竹棚。”
吕颐浩克制住内心的激动道:“如果陛下需要,臣可以拆了它!”
赵构大笑,连说两个好字,便起身走了。
天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吕颐浩站在大门前,目送天子远去。
长子吕晋忍不住问道:“父亲,官家究竟为何而来?”
吕颐浩得意一笑,“没猜错的话,我很快就要复相了。”
“恭喜父亲终于复相了!”
吕颐浩也知道自己复相得益于孙女婿陈庆,官家完全可以找其他人,为何偏偏找到自己?
主要原因还是用自己的复相来向陈庆示好,大败金兵总要有所表示,自己复相就是一种变相的奖励了。
父子二人回到后堂,吕颐浩对吕晋道:“知政堂关于出兵江淮的决议处于一种胶着状态,官家希望我来打破这个平衡。”
吕晋有些不解问道:“这是岳飞提出的建议,就算知政堂二比二胶着,官家完全可以直接做决定,为何要找父亲来打破平衡?”
“这就是你不懂上位者的心态了,他是天子,他怎么能轻易表现出自己的态度?这可不是他做事的风格,他一定要假手他人来打破平衡,庆儿在西北表现优秀,他便把这个机会给了我。”
“孩儿明白了!”
..........
当天晚上,大内传出旨意,知枢密事李回调任福建路观察使,兼知福州事,赵鼎接任枢密院知事,大学士吕颐浩出任门下侍郎,参知政事,吕颐浩又再次入相。
三天后,知政堂又一次讨论岳飞出兵江淮的提案,这一次不再有李回的弃权,张浚、赵鼎、吕颐浩投下了赞成票,秦桧和朱胜非投下反对票,知政堂以三比二通过了岳飞的提案。
朝廷舆论风向也随吕颐浩复相而转变,支持收复江淮的大臣明显占据上风,主和派的声音被压制住了。
吕颐浩意气风发地来到御书房,他被领入房内,见张浚和赵鼎坐在一旁,吕颐浩向二人点点头,躬身行礼,“微臣参见陛下!”
“吕相公免礼,赐坐!”
“谢陛下!”
吕颐浩在旁边一个软墩上坐了下来。
赵构对吕颐浩道:“现在有一个问题,我们和金国签署的停战协议还有两个月到期,朕不想背负上背信弃义的恶名,吕相公有没有好的方案?”
吕颐浩想了想道:“这个问题微臣考虑过,微臣有个想法,可以提供给陛下参考。”
“吕相公请说!”
“微臣在想,我们的停战协议只是江南东线停战,并不包括荆襄,不如先从荆襄用兵,消耗伪齐军的资源,我们东线则积极训练备战,准备物资和战船,两个月后,再把荆襄的军队撤回来,东线大军开始渡江北上,夺取江淮扬州。”
这个方案赵构颇为赞赏,不消极等待,而是采取主动,又避开了条约的限制。
“两位相公感觉这个方案如何?”
张浚和赵鼎纷纷表示赞同,张浚笑道:“备战需要准备粮草物资,军器监需要制作火药,正好两个月时间比较合适,然后襄阳线出兵牵制伪齐军,确实能消耗伪齐军的战争资源,为江南东线作战打下基础,非常好的方案,微臣赞成。”
赵构欣然对赵鼎道:“就按照吕相公的想法,枢密院拿出一个具体方案来,没有问题的话,朕会尽快批准。”
===第四百一十六章
迁徙(上)===
六月中旬,荆襄兵马使、都统制李横率三万军北伐南阳,南阳守将彭玘率军投降,使宋军兵不血刃夺取南阳,又一鼓作气夺取叶县。
李横遂分兵一万,由副将翟琮统领,攻打唐州,唐州知事正是因为荆襄之战失利而被贬黜的名将董先,他临时招募五千军队死守沁阳,同时向刘豫求救。
宋军三次攻打沁阳城不利,不得不撤军退回邓州,十天后,李横亲率三万军再度攻打沁阳,董先再次向汴梁求援不果,反而被刘豫怒斥无能,绝望之下,董先正式开城门投降了李横。
拿下唐州,李横没有了后顾之忧,数万大军随即北上,攻打汝州和许州,伪齐王朝极为震动。
伪齐皇帝刘豫这才慌了神,他一方面从关中调回名将李成和五万精锐大军,赶往汝州和李横军队作战,又命令禁军大将李愕率两万军赶往许昌,守住许州。
另一方面,刘豫又将驻扎在庐州、濠州和安丰军的三万伪齐军调到蔡州确山、遂平一线,命令都统制孔彦舟率领,准备重新夺回唐州。
唐州依旧由两名归宋降将董先和彭玘率五千军镇守,董先派人向宋军求援,而这一次,后军主将折彦质亲率八千军队赶赴沁阳支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8/17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