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第80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5/1717


监军王铣失踪震动朝廷,
一百多人生不见人,
死不见死,竟然离奇地失踪了。
当然,
一百多人不可能莫名其妙失踪,必然是被人杀死灭口,有人抢到他前面去了。
官房内,
蒋彦先微微笑道:“经略使不用担心,刑部的官员也说了,
王铣在成都坐船离去时,成都府的官员还去送行,
他们只是来我们这里了解情况。”
陈庆冷笑道:“其实这是很明显的事情,除了刘光世不会有别人,
我如果是他,一定会换了船夫,然后在三峡道内下手,那边比较复杂,也脱离了刘光世的责任范围。”
张晓在一旁道:“我估计刑部的人也知道,但没有任何证据,他们怀疑经略使也正常,
比如王铣手中掌握了什么证据,经略使把他灭口了。”
陈庆负手走了几步道:“在我和刘光世之间,我的嫌疑更大,毕竟刘光世和王铣没有直接关系,
他是堂堂的宣抚使,说他图财害命,估计天子和大臣也不会相信,我没猜错的话,天子其实已经认定是我所为,所以他召我明年三月回去述职,这一去,我估计再也回不来了。”
张晓摇摇头,“经略使错了,天子召你回去和王铣一点关系都没有,之前我就说了,任命你为陇右宣抚使只是为了迷惑,实际上,当你击败西夏和任得敬,夺取河湟时,你的任务就解决了,天子就会召你回去,任命刘光世为川陕宣抚使,也是为了让他接手熙河路。”
陈庆点了点头,“司马说得有道理,其实我也仔细考虑过,只要我在熙河路,朝廷就不可能像控制川陕那样控制熙河路,这是天子和朝廷都无法容忍,所以一定要把我调离熙河路,朝廷才能顺利成章掌控,但问题是,朝廷一旦认定是我杀了王铣,我回临安就不是述职了,而是直接下狱逼供,我怎么可能自投罗网?”
蒋彦先目光变得忧虑起来,“其实我要提醒经略使,你现在并不代表你自己,而是代表一个团体的利益,包括跟随你多年的将领,你任命的官员,也包括我和张晓,一旦你出事,整个团体都要被牵连,卑职希望经略使慎重考虑。”
陈庆叹口气道:“你说得对!”
这时,一名亲兵在门口行一礼,陈庆问道:“什么事?”
“启禀都统,夫人派人传来消息,说临安有快信送到家中。”
陈庆立刻明白了,一定是吕颐浩来信了,他便对二人道:“今天暂时就到这里,如果有情况,我和两位商量!”
........
吕绣端着一盏茶走进丈夫的书房,只见丈夫正站在窗前沉思,祖父写来的信已经开启了,就放在桌上。
吕绣将茶盏放在桌上,“夫君,出什么事了吗?”
陈庆转身走回桌上坐下,笑了笑道:“没什么大事,祖父让我明天春天不要回临安?”
“可官家召你回去述职,你不回去,行吗?”吕绣担忧地问道。
“召我回去其实不是述职,只是把我骗回去而已。”
吕绣脸色大变,“发生了什么事?”
“真没有什么大事,只是官家不想让我呆在熙河路了,又怕调不动我,所以用述职为借口把我骗回去。”
“可如果抗旨不遵,那不就是造反了吗?”
“当然不是,祖父怎么会教我造反呢?只是让我找个借口不回去罢了,这种借口很好找,比如爆发战争之类,官家也没有办法。”
陈庆见妻子满脸担忧,便拉着她的手,让她坐在自己腿上,笑道:“不用担心,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自古就是这样,看最后大家怎么妥协?”
吕绣叹口气道:“你一个人,怎么斗得过朝廷?”
“我可不是一个人,那么多将领、官员、士兵都把身家性命寄托在我身上,我如果出事,他们怎么办?明白我的意思吗?我已经不是一个人了,而是一个集团,可以叫做熙河路集团。”
“我明白,就像我祖父一样,他也常说他不是一个人,他若倒了,很多人都要跟着被清算。”
“就是这个道理,我若倒了,必然会连累你祖父,如果我不理睬朝廷,天子还真不敢动你祖父,怕激怒我造反,所以祖父让我不要回去,就是这个道理。”
“我明白了,祖父给我信中也说,让我提醒你保护好儿子,不要被人当做要挟!”
一句话提醒了陈庆,一旦赵构拿自己没有办法,还真有可能打自己儿子的主意,自己必须要加强家人的安全防备。
===第五百二十一章
备战===
雪夜中的子午关一片沉寂,冬天的子午关都比较安全,大雪封锁了子午谷,积雪之深,连战马也难以行走,敌军基本上不可能过得来。
所以到了冬天以后,绝大部分守军都从关城上撤下,住进了宿营地的羊皮帐内,关城上实在太寒冷,呆一晚上就会冻僵。
一般只有两到三名士兵在关城上值夜,点一堆火,几个人围坐在火边过夜。
三更时分,数百个小白点在远处的雪地上移动,当他们渐渐靠近,原来是数百名骑着骆驼的女真士兵。
女真人长期生活在东北的冰天雪地中,很熟悉雪地作战,他们知道战马虽然走不了长途雪地,但骆驼可以,只有要足够数量的给养,大军就能穿过子午谷。
女真士兵纷纷跳下骆驼,为首主将叫做完颜寮,是一名千夫长,他奉万元喝离撒之令夺取子午关,打通通往饶风岭的战略通道。
子午关修筑在险要处,易守难攻,三百人就能挡住上万人的进攻,如果是平时,很难攻打下来。。
但冬天不一样,尤其下了大雪后,子午关的防御一定会松懈,那就是夺取子午关的机会。
金兵纷纷换了白色披风,开始向半山腰攀爬而去,此时是半夜,三名宋军都已睡眼惺忪,坐在火堆边,倚靠在城墙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5/17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