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第8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4/1717


蒋彦先和张妙对视笑了笑,没有再说下去。
车队直接来到经略府,陈庆已经摆好香案在此迎候了,黄龟年随即取出圣旨宣读,
正式册封陈庆为秦国公,
封校检工部尚书、金紫光禄大夫,
出任陕西路宣抚使。
陈庆叩拜接受了圣旨,随即将黄龟年请入议事堂。
黄龟年打量着这座气势宏伟的经略府,心中暗暗吃惊,
他是知道的,这里可是行宫,
陈庆居然把行宫霸占了,
好像他还住在行宫内,
就不怕背负僭越的罪名吗?
但黄龟年一转念,陈庆实际上已经处于一种半割据状态,
他还怕什么僭越弹劾,就算他登基称帝,朝廷也拿他没有办法,
否则又何必拿高官重爵来安抚他呢?
双方在议事堂分宾主落座,
陈庆在吕颐浩的信中得知,
这个黄龟年是他的心腹,
是他推荐来京兆出使,有什么要求可以直接提出来。。
“这次黄少卿来京兆是走哪条路?”陈庆笑问道。
“我是从襄阳北上武关,
然后走商洛道进关中。”
“路上顺利吧!我的意思是说,从襄阳过来,没有遭遇到盗匪的骚扰?我听说南阳那边有盗匪横行,
都是以前的宋军,现在上山为盗,
专门打家劫舍,拦截商旅。”
“还好,
岳都统已经把盗匪都剿灭了,现在那一带很安全。”
陈庆点点头,
“除了颁旨之外,黄少卿这次还有哪些任务?”
“这次我来京兆主要有两个任务,一是颁旨,其次了解一下陕西路和熙河路的情况,主要是民生民情,还望宣抚使提供方便。”
“没问题,我会安排专门的官员陪同,
也会派军队护卫,保证黄少卿畅通无阻。”
“那就多谢宣抚使了。”
陈庆沉吟片刻道:“在我记忆中,川陕一体,一般只有川陕宣抚使,
怎么现在变成了陕西路宣抚使?”
黄龟年看出了陈庆的意思,他对朝廷只封陕西路宣抚使不满,但这要他怎么回答,不能得陇望蜀吗?
黄龟年只得含糊其词道:“这个我也不太清楚,应该是官家的决策。”
陈庆笑了笑,把陕西路宣抚使的大印放在桌上推回去,“烦请黄少卿回去禀报官家,就说我自认为资历浅薄,没有资格出任宣抚使这样的高位,我还是出任经略使比较合适。”
有些事情不用说明,一般都是封川陕宣抚使,连刘光世都可以封川陕宣抚使,可到自己这里却把四川割裂开了,明摆着是一种糊弄。
黄龟年又把大印推了回去,淡淡道:“我临走时也问了吕相公,只封陕西路宣抚使是不是显得朝廷诚意不够?吕相公说,
官家绝对不会封陈庆为宣抚使,
如果要封,也是迫不得已。”
“所以这个陕西路宣抚使是我自己挣来的,
如果我想要川陕宣抚使,还得靠我自己去挣,不要指望官家的诚意。”
黄龟年点点头,“事实如此!”
.........
陈庆命人安排黄龟年一行去贵宾馆休息,他又把张晓和蒋彦先请到自己官房。
陈庆对二人道:“看来我们是把事情想得太美好了,朝廷不是傻子,朝廷压根就不会替我们承担军费,我们只能靠自己。”
停一下,陈庆坦率对二人道:“我想夺取巴蜀,用巴蜀的财富来养军!”
蒋彦先点点头,“经略使的想法是对的,我和周宽这几天又仔细核算,就算把我们的各种商业计划都实现了,但依旧养不了二十万大军,而巴蜀一年的税赋大概有五百多万贯,加上巴蜀富饶,足够我们养二十万大军,关键是我们怎么夺取巴蜀,付出的代价最小,毕竟巴蜀和陕西路不一样,陕西路是从金人和伪齐国手中夺取,朝廷无话可说,但夺取巴蜀就等于从朝廷身上割肉,朝廷必然会强烈反弹,怎么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利益,这里面的学问就要好好推敲了。”
张晓也道:“夺取巴蜀还有一个现实问题,那就是吴璘的三万军队,卑职可以断言,有吴璘守巴蜀,我们就不要指望。”
“那就想办法把吴嶙调走,我们可以利用副将郦琼。”
郦琼是刘光世的心腹,他率领一万五千军队从汉中退守巴蜀,但朝廷却把刘光世调走,封吴嶙为永兴军节度使兼利州路防御使,刘光世怎么可能把自己的军队白白交给吴嶙,他也不甘心这样退出巴蜀,便郦琼留了下来,继续掌握一万五千军队,成为吴嶙的副将。
郦琼实际上就是刘光世安插在巴蜀的一根钉子,同时也是韦太后监视巴蜀的耳目。
这一点陈庆看得很清楚,要把吴嶙调走,就必须利用郦琼,实际上就是利用韦太后。
就在这时,有随从在门外禀报,“启禀经略使,永兴军节度使吴都统派人来求见!”
陈庆呵呵一笑,“他应该是得到朝廷使者进关中的消息了,只不过他来得正好,我们正瞌睡,他就送来了枕头。”
“请信使进来!”
不多时,一名军士快步走进来,单膝跪下行礼,“参见陈都统!”
“吴都统的信在哪里?”
军士取出一封信,呈给陈庆,陈庆接过信看了一遍,他沉吟片刻道:“拆除老鹰关我可以答应,这样吧!下个月初五,我请吴都统在西城县会晤,商议一些具体细节。”
陈庆停笔写了一封回信,交给军士,又命人赏军士十两银子,军士这才告辞走了。
陈庆拿着信对张晓和蒋彦先笑道:“吴嶙居然希望我从汉中退兵,恢复大散关一线驻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4/17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