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第9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09/1717


时间还早,
陈庆来到了内政堂,
他刚坐下,
赵巧云给他端来一盏热茶,嫣然笑道:“如果官人今天就要监察院的制度方案,
我可拿不出来。”
相处一个月,赵巧云已经没有了刚开始的羞涩和拘束,在陈庆面前,
她渐渐变得自信从容,渐渐摆脱了从前的阴霾。
陈庆笑问道:“遇到什么难题了吗?”
赵巧云点点头,“我根本没有经历过官场,官场上的种种猫腻勾兑,我更是一无所知,
让我写监察院制度,
我觉得完全是纸上谈兵,
官人还是让有经验的官员们来草拟吧!”
“让你草拟监察院制度,
确实也为难你了,
好吧!我回头交给蒋长史,你就别管了,昨天那份关于科举的万言书你看过了吗?”
万言书是京兆府府学博士洪士泰所写,陈庆看了一眼,头就晕了,要知道无论前世今生,
他都没有系统学习过,所以他要求官员们的牒文必须简洁直白,
必须用楷书。
但这位洪老先生却有意卖弄学问,用小篆写的骈文,洋洋洒洒写了一万多字,这不是让陈庆出丑吗?
好在他现在身边有了一名女秘书,交给她去处理。
赵巧云点点头,
抽出一张秀笺,
她昨晚看到两更时分,
才终于精炼出来万言书的内容。
陈庆接过,
眼睛一下子舒服了,为什么说赵巧云善解人意呢?她知道陈庆的习惯,
所以是横着写的,总结了十条,一行一句话。
第一,
熙河路和陕西路读书人太少,人才匮乏。
第二,陕西路小学堂迟迟办不起来,缺乏教授,还是人才匮乏。。
第三,陕西路很多读书人前途迷茫,没有上升通道。
第四,四川各路读书人众多,人才济济,他们也需要步入仕途。
第五,可以在明年举行各州春闱,秋天举行路试,优秀者还可以保举去临安参加省试。
第六,利用科举挖掘人才、储备人才。
第七,可以激发百姓送子女读书的热情。
第八,建立女子才艺会。
第九,鼓励民间办学。
第十,建立小学堂、县学、州学、路学等完整的教育制度。
.........
总结得非常精炼,自己看了赵巧云的注解,就不用去管堂堂万言书了,这就是高官们身边的幕僚作用,很多公文都是幕僚看完,在旁边写上内容梗概和特别注释,高官们看看梗概和注释就行了。
其实包括皇帝也是这样干的,大学士们或者御书房司礼太监就是替皇帝审阅奏折,写上内容梗概和处理意见,
否则一天几十本、上百本奏折,动辄洋洋洒洒数千字、上万字,天子哪里看得过来。
陈庆几行就看完了,
内容就这么简单,偏偏要写一万多字,
还居然用小篆,
这个洪士泰虚浮不踏实,不能重用。
赵巧云在后面做了补充,‘一、本文未涉及工学,建议和工学衔接;二、建议把路学改为太学川陕分院;三、优秀者应自用而不是输往朝廷。’
三个补充点说到陈庆的心坎上了,补充得非常精准。
“这第八点的女子才艺会是什么?”陈庆不解地问道。
赵巧云负手站在陈庆面前,抿嘴笑道:“我师父办的女子诗会也是女子才艺会的一种。”
李清照在京兆府收女徒近百人,每月逢五、十就在她的易安茶馆内举行讲座和文学交流,莺莺燕燕全是女子,张妙和周宽的孙女,蒋彦先的小女儿也都在其中。
“说具体点!”
“其实官人去问问夫人就知道了。”
“问我什么?”
陈庆回头,只见余樱扶着吕绣走进来。
陈庆吓一跳,连忙上前扶住妻子,“娘子怎么来了?”
“中午王医师来了,宣布我坐月子结束,可以出去走走了,我就寻思着过来看看。”
陈庆扶妻子坐下,又让余樱去倒茶,他笑道:“京兆府学正上了一份万言书,其中提到建立女子才艺会,我不太明白,巧云说娘子比较清楚。”
吕绣微微笑道:“我确实比较清楚,我从小就参加了各种女子才艺会,巧云在皇宫,她没有机会参加。”
“娘子能具体说说吗?”
陈庆把自己茶盏推给妻子,示意自己没有喝过。
吕绣端起夫君的茶盏喝了口热茶,这才不慌不忙道:“大户人家女子出嫁,男方很看重女方才艺,比如懂不懂音乐,会不会诗文,能不能绘画刺绣等等,因为嫁过去后主要是相夫教子,如果女子什么才艺都不会,甚至不识字,那怎么教子?怎么相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09/17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