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侯第9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3/1717


他们又来到前庭左侧的仁宗祠堂,也就是仁宗庙,里面有宋仁宗的塑像,一看就是新塑造的,方丈也是这样介绍,旧塑像八年前就被金兵捣毁,这是宣抚使入城后重新塑造,功德无量。
李回在仁宗塑像前跪下,恭恭敬敬磕了三個头。
他起身对蒋彦先道:“贵方的一片苦心我理解了,看来朝廷传闻宣抚使野心勃勃,割据自立,背叛朝廷,这些谣言并不属实,我如实会禀报朝廷,贵方确实有诚意谈判。”
蒋彦先微微笑道:“主要是陕西路地处西北,和临安相距甚远,自然交流不畅,所有由误会很正常,我们进驻四川也是有不得已的苦衷,绝非想割据川陕。”
李回欣然道:“既然如此,我愿意听长史的解释!”
===第五百九十章
博弈(十二)===
五点钟这章漏发了。
====
下午时分,双方正式在宣抚使官衙进行了第一轮协商,黄龟年临时出任李回的副手,陕西路这边是蒋彦先为主使,他的副手是户曹司主官苏纪,另外还有负责记录,负责准备资料的官员,每一方都有五六人。
蒋彦先不慌不忙道:“我们出兵主要是两个原因,众所周知,在抗击金兵的大业上,向来是川陕一体,陕西路出人,四川各路出钱粮支持,正因为有强大的后勤支援,西军才一次又一次击败了金兵,杀敌数十万,虽然我们收复了陕西路,但人口凋敝,百姓饥寒交迫,陕西路所有的财富都被金兵和伪齐军盘剥一空,羸弱之极,必须休养生息,让百姓慢慢恢复。
可这样一来,陕西路和熙河路根本负担不起我们二十万军,军队养活不了,
我们该怎么抗金?这是迫在眉睫的大问题,
我们需要一个稳定的后援,而巴蜀就是我们最好后援基地,
川陕一体的意义必须要体现出来。”
黄龟年缓缓道:“说得也没有错,我在陕西路各州巡视过,百姓真的很凄惨,家徒四壁,
有的人家甚至连吃饭的碗都没有,
我也看到了宣抚使五免三减半的税赋公告,五年内免征税赋,再三年减半征收税赋,等于是休养生息八年,
陕西路才能慢慢恢复元气。”
李回捋须微微笑道:“这样说,
西军只是因为钱粮不足才进兵巴蜀?”
“刚才我说了,有两个原因,这只是其中一个原因,
而另一個原因是郦琼纵兵扰民,一到夜间,郦琼手下就会成群结队出去打家劫舍,污辱民女,使得川北各州民怨沸腾,宣抚使忍无可忍,出兵狠狠教训了这些违反乱纪恶棍军队。”
李回点点头,“贵方出兵四川的意图我明白了,
朝廷也希望找到一个圆满的方式,
来解决现在巴蜀出现的不理智行为,所以才会有我出使京兆,
而且为表达诚意,
官家免去了我四川宣抚使的职务,改任荆湖北路安抚使,
就是为了避免刺激到贵方,
之前我也解释过了。”
蒋彦先又道:“我们的态度是希望双方找到了一个平衡点,
既能顾及朝廷的利益,
也能保障西军的需求,所以我们愿意谈判解决,
而不是靠武力来解决,这是我们的诚意,
如果单单靠武力解决,朝廷不会有任何机会。”
李回手下一名随从官员忍不住怒斥道:“和朝廷对抗居然叫做诚意?如果你们承认自己是大宋的臣子,那就没有资格向朝廷讨价还价,更没有资格用武力强占朝廷的地盘,然后再口口声声说自己有诚意,这分明就是藩镇割据那一套!”
户曹司主官苏纪也毫不客气地回击道:“我们割据川陕了吗?如果割据川陕,你们还会有机会坐在这里谈判?在夷陵惨败的可不是我们,如果不愿谈判,我们也绝不勉强!”
李回在朝廷就是以和稀泥而出名,
他连忙摆摆手道:“大家都冷静一下,既然是谈判,
那就说明双方都承认现实,愿意面对现实,我们继续吧!蒋长史说希望双方找到一个平衡点,
请问贵方的平衡点在哪里?”
蒋彦先微微笑道:“这个平衡点不是一家能决定的,就像天枰称,双方一起称量才能找到这个平衡点,
关键是大家都要准备好,如果安抚使准备好了,我们就可以一起来称量。。”
蒋彦先言语很犀利,言外之意就是说,你自己都不知道朝廷的底线,我又怎么会把我的底线告诉你呢?
李回苦笑一声道;“我明天一早就发鸽信给朝廷!”
.........
李回连放三只鸽信,带着他的信件飞往襄阳,再从襄阳转到江州,又从江州转到临安,沿途需要三天时间,但这比起长途跋涉的三十天,时间短得多了。
张浚在收到鸽信后,
抄写了一份,匆匆赶往大内皇宫,
此时是黄昏时分,天子赵构在麟德殿召见了张浚。
“陛下,
这是他们第一轮谈判的内容,
双方都在试探,但已经有几点可以明确了,首先是陈庆并非背叛大宋的意图。”
赵构冷笑一声道:“挂一块敕封牌子,修复仁宗祠堂就能证明他没有背叛大宋意图?这个结论是不是太轻率了?”
张浚劝道:“陛下,陈庆不是刘光世那种老奸巨猾的野心者,他更多是出于一种激愤,但说他现在就想割据,想造反自立,并不是我小瞧他,他还到不了这个境界,如果陛下还不理解微臣的意思,那么我们可以换一个人,比如把陈庆换成刘光世,他占据了川陕,又击败朝廷军队,他还会和朝廷谈判吗?”
赵构微微点头,“相公说得有道理,如果是刘光世,恐怕就不会和朝廷谈判了。”
“微臣就是这个意思,只要他还愿意谈判,那么就说明他还认可自己是宋臣,就有希望解决危机。”
赵构叹了口气,“相公请继续说,初步谈判后还明确了什么?”
张浚迟疑一下道:“可能有一点会让陛下失望,微臣认为他不会从巴蜀撤军。”
赵构脸色很难看,但并没有发作,这也在他的意料之中,他哼了一声道:“朕知道他不会撤军,他若撤军,攻打巴蜀就没有意义了。”
“陛下说得对,虽然他不肯撤军,但我们承诺给他钱粮支援,负担他的军俸,然后要求他撤军。”
“然后呢?”
“他必然不会相信我们,坚决不肯撤退,而我们就可以退而求其次,把巴蜀的政务权要到手,也就是说,巴蜀军政分家,军事交给陈庆,但地方治理和官员任免权依旧归朝廷。”
赵构负手走了几步问道:“那财政权呢?”
张浚叹了口气,“陛下,陈庆要的就是财权,我们能拿到地方治理和官员任免权,其实就已经把巴蜀拿回一半了,最多还能把官员的俸禄讨要回来。”
赵构站在窗前沉思良久道:“也好,先把陈庆稳定住,再回头收拾刘光世。”
“陛下,说不定可以让陈庆来替我们收拾刘光世。”张浚建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3/17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