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勋戚第20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7/1086


可以说沈忆宸跟成国公的对话方式,别无分店。
“公爷,要不也带着佶儿去见见世面吧。”
其他事情林氏还能隐忍,这等机会她可不能忍!
不单单是朱勇的重视问题,而是在勋戚跟文武百官面前亮相,事关嫡子的身份跟尊严。
沈忆宸去朱佶不去,旁人眼中自然而然会认为成国公放弃了二儿子,这种印象之下别说在勋戚官员之中经营人脉,为日后夺爵做准备,恐怕就连现在的身份地位都将一落千丈。
林氏这么一说,朱勇也意识到自己安排有些不妥,于是点了点头回道:“那朱佶到时也一同前去吧。”
“谢父亲大人。”
“谢公爷。”
两人同时道谢,然后沈忆宸转身离去,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看着沈忆宸离去的背影,林氏眼中闪过一丝慌张,她突然意识到沈忆宸的事情,远没有自己之前想的那么简单,好像已经脱离了掌控。
沈忆宸上演着“家庭伦理”危机,顺天贡院阅卷的聚奎堂内,几位考官们正在紧张的进行着阅卷工作。
要知道乡试结束之后,试卷限定在十天内阅完,并且阅卷官仅主考官跟同考官六人。哪怕不算乡试后两场,单论首场接近万份的试卷,平均到每个人也有一千多份。
所以明代乡试阅卷,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仓促突击,敷衍塞责的情况。直到预试小考制度执行,把乡试人数给压了下来之后才缓解了些。
周叙的面前摆放着堆积如山的试卷,这些都是同考官评阅过一遍后的优秀文章,交给他来进行复阅,最后决定是否取中。
只是哪怕如此,复阅的考生试卷依然很多,灯烛烟熏火燎之下,周叙可谓是老泪纵横……
“功叙兄,这篇文章写的属实不错,破题清晰明了,每股的结构严谨,堪称经魁佳作。”
王一宁看到了一篇心喜的文章,很是兴奋的想要推荐给周叙,只是对方却兴致索然,摆手回道:“既然能入文通兄的法眼,那自然是不错,放一旁吧。”
几乎是这边话音刚落,堂内那边一同考官激动起身,把试卷递到周叙面前说道:“周大人,此文大气恢宏,圣人之言完美贴合,可为高荐。”
所谓高荐,就是同考官重点推荐的文章,并且会在试卷上用青笔画个圈,防止被主考官忽视了。
正常情况下,画圈提交上来就可以了,很明显这位同考官实在太喜欢这篇文章,所以当面推荐。
“好,钱大人辛苦了,本官会着重点读。”
周叙依然客套打发了,这倒不是他玩忽职守,而是周叙本来就有些老花眼,长时间在烛火之下审阅试卷,加上年事已高,此刻精力上有些撑不住了。
抿了一口茶水,又揉了揉眼睛,周叙强打着精神拿过下一份试卷。
这份试卷上面也被青笔画了个圈,表明是同考官看好的高荐试卷。周叙本来是抱着平常心看待,只是当他看见首题破题句“圣人述时人尚文之弊,而示以用中之极也”的时候,瞬间眼神都亮了,困意全无!
待他把整篇文章看完,颇有种神清气爽之感,现在周叙明白为何其他同僚会如此激动,那是因为还没有看到让自己振奋的好文章。
现在手中这篇,把儒家“中庸之道”的精神描写的淋漓尽致,并且引经据典学识无比渊博,有些圣人言就连周叙都没想到还有如此妙用。
情绪亢奋激昂之下,周叙干脆拍桌而起喊道:“写的好,此文大赞,有解元之才!”
===111
乡试第一===
聚奎堂内的其他几名阅卷官,突然被周叙这声大吼给吓了一跳。
特别王一宁年纪也大了,大半夜的经不起这种咋呼,捂着胸口缓了好半天,才把这口气给捋顺了。
“功叙兄,到底是何等文章能让你如此激动?”
“文通兄你看看,这篇文章属实精彩。全文立意高深、气势舒达,特别破题紧扣住中庸之道,与其他文章思路截然不同。”
“写这篇文章的考子,可谓大才啊。”
听着周叙的称赞,王一宁的好奇心也被勾了起来。身为同僚他知道对方是几十年的老学究了,轻易不会给某位考生下这种评语,所以此文必然有过人之处。
“那老夫也来品鉴一下功叙兄口中的奇文。”
王一宁接过这篇试卷,看了几眼之后就忍不住点头,确实如同周叙所说的那样,此文写的非常不错,有问鼎解元的资格。
“功叙兄眼光独到,只是不知此文是哪位考生所书?”
提前与主考官混熟脸拉关系的做法,并不是只有沈忆宸一人所为。几乎有点家世背景的考生,或者才气扬名的士子,都会有类似的举动。
顺天府很多才子文人,在乡试之前都会主动把自己所写文章,递与主考官或者其他翰林学士们评阅。
一方面是期望这群儒学大师们斧正,找出文章中的缺点与不足,来提升自己的学识水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7/10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