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勋戚第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1086


这首词是号称明代三大才子之首的杨慎所著,二十三岁状元及第,可谓年少得志意气风发。可惜后来却仕途不顺,更因嘉靖年间“大礼议”事件,被杖责罢官发配云南充军,于是回顾自身沉浮写下了这首《临江仙》。
不过后世更多人得知这首词的途径,并不是了解杨慎的生平,而是因为《三国演义》的片头。
其实沈忆宸很清楚自己诗词水平,也不太想做一个文抄公,所以一直避让推脱,但奈何对方实在咄咄逼人。
没办法,身为接受现代教育的人,与古人去比诗词,就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长。但这个世界规则不可能随自己改变,该顺应时事的时候,就只能顺势而为。
“这首词……这首词……”
终于有一人打破了筵席上的寂静,这个人就是江宁知县周顺。
他坐在沈忆宸的旁边,每个字都听的非常清楚,受到的冲击也是最大的。
这首词含金量之高,已经远远超乎了孙鼎的预期,他本想说两句赞赏的话语,却在颤音喃喃之后,不知该从何说起。
“好词,堪称惊世之作!”
泰宁侯陈瀛也是拍案而起,给沈忆宸的这首词下了定论。
筵席开始之前,对于沈忆宸的谈吐仪态,陈瀛就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现在更是没想到,这个外界传言愚笨不堪的婢生子,学识居然如此惊人。
加上与成国公朱勇的关系,所以泰宁侯没有吝啬赞美之词,给了这首《临江仙》很高评价。
“虽然描叙略显直白,但立意深远,整体瑕不掩瑜,可为佳作。”
一直没有说话的南京兵部尚书徐琦也开口了,身为在场品阶最高的文官,加上又是南直隶实权参赞机务,这种勋戚家宴他本不好多言,避免给言官留个谄媚勋贵的话柄。
所以之前内院学子的诗句,徐琦几乎没有任何表示,最多就是随众客套鼓掌一番。
但沈忆宸这首词,让徐琦实在是坐不住了。他本身就属于以文臣从武事,《临江仙》慷慨悲壮,并且大气豪迈。却又营造出一种淡泊宁静,笑看古今兴衰的氛围,很符合徐琦的身份经历,不由代入感很强。
“徐大人点评到位,难怪咱家也觉得直白,而且对仗不甚工整,更似弹词风格。不过大巧不工,特别以沈忆宸的年龄,有如此境界感悟,属于难得。”
“另外此子格局很高,没有继续执着于争强好胜。”
兵部尚书徐琦开了个头,南京守备太监刘宁也开口了。并且作为代天子总镇一方的人物,刘宁的隐性地位跟权势,实际上比徐琦还要更甚。
自从明宣宗开设内书堂,专门配备翰林院官员教导太监读书后,京师高品阶太监学识水准并不低,所以听出来沈忆宸这首《临江仙》更像是弹词。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历史上杨慎的《临江仙》收录于《廿一史弹词》中,并不过分强调于对仗工整,而是更倾向于浅显讲唱。
弹词出身,也让这首《临江仙》遭受到很多非议,喜欢的人很喜欢,认为是明清词巅峰之作。不喜欢的人,认为只能算优秀,被吹的名过其实。
不过无论如何评价,都掩盖不了这首词的光芒,就如同现在的沈忆宸,已经彻底改变了在众人心中印象一般。
今日这一词《临江仙》,可谓一鸣惊人!
===021
都是人才===
有了泰宁侯、守备太监、兵部尚书的认可,这场家宴诗词“助兴”的结果已经不言而喻了。
曾蒙简此刻脸色惨白,脑海里面嗡嗡作响。在座众人里面,没有谁比他更了解沈忆宸的学识,一个连童生都考不上的废物,怎么可能写出这篇《临江仙》?
难道说真是文章本天成,被沈忆宸妙手偶得了?
更让曾蒙简无法接受的,是守备太监刘宁最后一句“格局”。这意味着他不单单诗词输了,就连人设上面都崩了。
未来南京城文人们讨论今天这场家宴,自己诗作内容中的回讽,只会被打上争强好胜的标签。而沈忆宸的词作,并没有再一味的回应反击,相反还说了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这种洒脱、大气,再配上守备太监提的格局,将会被文人雅士们所称赞、推崇!
要知道曾蒙简这一路走来,都是别人眼中的天之骄子,哪怕回家丁忧放弃了一届会试,也被文人雅士们赞为至孝。
难道现在这所有一切,都要输在一首词上面?
早知如此,自己为何要揽下二公子朱佶的事情,替他强出头!
世间没有后悔药,如果今天是沈忆宸做不出来一首好诗词,可能他的下场比曾蒙简惨的多。单单一个学童称号,就足以成为今日筵席上的笑柄,内院家塾子弟更不会放过羞辱他的机会。
“忆宸哥哥,你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陈青桐望着远桌的沈忆宸,眼中满满都是回忆。
那时候的沈忆宸还在成国公府,没有后来外界所认为的愚笨顽劣,相反天资聪慧,并且乖巧懂事。
陈青桐还记得,有一次自己读书被先生责罚,躲在成国公府花园角落里伤心。就是幼时沈忆宸走了过来,手中还拿着一串糖葫芦,像个小大人似的讲道理安慰自己。
到最后安慰不管用,还恋恋不舍的把手中那串糖葫芦递了过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10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