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勋戚第3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5/1086


“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吾等文人何时这般懦弱了?”
“果然是阉党中人,
就是没卵子!”
沈忆宸这番言语,在殿内文臣高官里面,
除了心中鄙夷之外,
还保持着表面平和。
但是放在殿外的翰林跟六科十三道言官群体中,
就属于完全不能忍,讥讽之语不断。
他们的共同点都是中低层清流文官,
大明朝越是这种处于底层的文官群体,就越遵循所谓的士大夫清**神,容不得外界的丝毫“玷污”。
你说他们这般打击异己,
是文官集团那种自私自利吧,其实并不准确。
很多人确实无比坚守心中的信念,认为自己所作所为是大义之举、为国为民,从未想过谋私。
就拿廷杖来举例,
后世很多都说是文官故意骗皇帝打,有沽名钓誉的嫌疑。
明末摆烂后确实有这类人,但明朝中后期并不多。
事实上从明正德年间开始,宦官刘瑾专权,
为了报复那些不服他的文官,
曾在午门外廷杖打死了二十三人。
正德十四年群臣为了反对明武宗南巡劳民伤财,前前后后一百四十六位大臣惨遭廷杖,
十一位大臣死于杖刑之下。
嘉靖朝“大礼议”事件就更不用说了,
廷杖一百三十四人,
当场杖死十六人。
廷杖的死亡率并不低,而且这还只是当场打死的,
一般没打死也得被关进诏狱,
遭受酷刑后还要死一拨。
就这死亡率去骗廷杖,大概是嫌自己活的命长。
就算如此,
面对自己认为对的事情,依然有无数底层文官悍不畏死,前仆后继的上疏抗争皇权。
甚至写出了那首“滚滚长江东逝水”的杨慎,
还留下了一句名言。
“国家养士百五十年,
仗节死义,正在今日!”
文人重气节,
轻生死,
很多人以行践言做到了。
只不过他们所不知道的是,
自己这番舍身取义始终处于高层的操控中,
本质上沦为了权利斗争的产物。
到了后期那更是纯垮了,言官群体全面沦陷,连原本那点秉持公义的初心都没有,彻底投身到党争之中。
党同伐异,朋比为奸!
真正的士大夫精神被踩于脚下,“清流”成为了精致利己的代名词。文官宦官高层给块骨头指哪打哪,为了派系私心枉顾政治底线、国家大局。
最终随着腐朽的大明王朝,一同消逝在历史长河之中。
听着殿外群臣的讥讽,沈忆宸只是自嘲般笑了笑,并无多大的情绪波动。
当你选择站出来说话,就必然要面临言论带来的后果,沈忆宸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同时他的这番支持靖远伯王骥的言语,也让明英宗朱祁镇感到很意外。
沈忆宸年仅十八,从应天府来到京师也不过一年多时间,从未接触过边疆朝政。如何得知瓦刺部也先有不臣之心,并且言之凿凿要提前防范呢?
“沈卿家到底何出此言?”
朱祁镇想不明白,于是追问了一句。
并且满朝文武也把目光看向了沈忆宸,想听听看他能说出一番怎样的“高见”。
没有想象中的慌张、惊惶,沈忆宸神色自诺拱手道:“回禀陛下,早在洪熙年间也先之父脱欢就野心勃勃,大肆兼并了卫拉特诸部,统一了蒙古瓦刺部。”
“正统三年,脱欢击灭了鞑靼部的阿岱汗和朵儿只伯,已经事实上统一了漠北蒙古。”
“如今也先子承父业,一边向西攻伐西域各小国获得其财富、人口。一边调兵遣将向东,准备对兀良哈三卫进攻,甚至还胁迫我大明藩属朝鲜上贡。”
“一旦也先计划成功,将成为事实上的全蒙古可汗。就如同靖远伯所说的那样,强盛不下于当初的北元,怎会对我大明没有威胁?”
沈忆宸侃侃而谈,
把蒙古瓦刺部落的发展历程,
给详细的描述了出来。甚至就连也先日后的统一步伐跟野心,
都作出了推测跟揣摩。
此等了解程度,
完全不下于常年在九边驻防的武将,
让之前那些鄙夷讥讽他的文武百官们,
脸上表情可谓十分精彩!
这小子年纪轻轻,怎么可能对于千里之外的鞑虏如数家珍?
四书五经上的造诣,都已经高达六元魁首的地步,还有空闲功夫去看杂书,关注北疆局势?
此子之能力,简直恐怖如妖孽啊!
左思右想,唯一能找到的合理解释,就是这番言论是成国公所教导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5/10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