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勋戚第4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6/1086


国子监就更像是纯粹的讲学辩经,能提出讲官自己所属学派的观点,从而宣传理念。
崇仁学派是正统朝大儒吴与弼开创的,以程朱理学为基础,宣扬自己探索内心的道统。
在他看来人被外物所干扰时,只需在心上做工夫,便可使心泰然。通过不断学习仁义礼智,来抵抗外物引起的私念,使心性纯然,这样才能接近于圣人的境界。
简单点来说,就是通过自身的修炼,而让自己的心达到完满自足。
这种理念,其实与程朱理学的“存天理,灭人欲”,并不完全吻合。有了一些宋代陆九渊“心学”的影子。
也恰恰是因为如此,明中后期著名的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就曾慕名向吴与弼的弟子娄谅学习,受到其学说的影响。
对于这种什么理学、心学、气学观点,沈忆宸是真的一点兴趣都没有,还不如让他看四书五经八股文。
但偏偏随着时代发展,明朝中后期迎来了学派的大爆发,各种哲学思维层出不穷,对后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后续上场的当朝大儒魏从文,他是“霍州学派”创始人曹端的弟子。
这个曹端也不简单,被称之为“明初理学之冠”,把程朱理学给钻研到了极致,从而在此基础上发展出自己的学说。
曹端所推行的观点,开始跟玄学差不多,就是推崇太极。后续发展出了“事心之学”,强调只要“事事在心上做工夫”,便可以使理主导气,使人心纯然适应天理。
这种理念与前面的“崇仁学派”有不谋而合之处,也恰恰是明朝前提理学家不断强调在心上做工夫,后续导致了明朝中后期“心学”的蓬勃发展。
等到这位大儒退下,轮到沈忆宸上场讲学了。
说实话这两位理学大师的讲学,简直把沈忆宸给听得昏昏欲睡,不管他们的观点多么拥有哲学思维,终究是一片夸夸其谈,内容空洞无物。
难怪明末会各种学派、党争群魔乱舞,真是空谈误国啊!
站上师席,全场都向沈忆宸投来了好奇跟期待的目光。如果按年龄来算的话,沈忆宸不单单是开创了明朝状元的历史,还拥有了最年轻的帝王师头衔,哪怕是个临时兼职的。
朱祁镇也满脸期待,沈忆宸以前文章给了他很多惊喜,他想要知道这个年轻的大明文人魁首,学识能否抗衡一众儒学宗师?
面对众人目光,沈忆宸心情可谓忐忑沉重无比。
他本来也主治《尚书》,结果跟李时勉撞车了,论钻研经书,与这种宗师相比较沈忆宸自愧不如。
论学派观点,如今明朝前中期理学占据统治地位,心学才刚刚萌芽,气学处于微弱状态,还等着王夫之去发扬光大。
但问题是,这三套儒家学说,沈忆宸通通不认同,更别论让它当作自己的观念来讲学了。
此时此刻毫无准备,自己能说什么?
看着沈忆宸没阐述自己讲学方向,台下学子跟大臣们都从开始的期待,变成了些许疑惑。
该不会是状元公面对此等重压,讲不出来了吧?
特别是国子监的监生,许多人都把沈忆宸视为自己的偶像,以及未来要追赶的榜样。如果今日他要是未战先怯,多少人得失望至极!
“状元公迟迟不言语,是否没有准备好?”
“听说今日状元公是临时从翰林院赶过来的,面对如此多当朝大儒宗师,发挥失常也不意外。”
“确实,就算三元及第,也没多少时间醉心学术,很难匹敌当朝大儒。”
“状元公乃吾效仿目标,他绝对不会怯场!”
“三元六首,岂止是这种水平?”
听着声声入耳的言论,沈忆宸开口了,他朝着众人坚定的说道;“今日吾讲学的观点为经世致用,辩证求是!”
既然对于理学、心学、气学都不满意,那不如就趁此机会,宣扬属于一套属于自己的学说。
想要改变这个世界,单纯从武力或者制度上,永远都只能改变一时。
只有从思想上改变,才是真正的一劳永逸。
沈忆宸选择的学说,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古代马甲版!
===168
开宗立派(二合一)===
“经世致用,辩证求是,这是哪家学派的观点?”
沈忆宸话音刚落下,就引发了在场众人的疑惑。因为目前明朝主流学派,就没有哪家主张过这个观点,甚至追溯到先宋的程朱理学,也没有听闻过此调。
“先生,
你知道沈忆宸讲的是哪派学说吗?”
朱祁镇侧过脑袋,轻声朝着身旁的王振询问了一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6/10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