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勋戚第7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50/1086


一旦旁人涉及到自己毕生信仰的圣人学说,绝对无法容忍任何的“玷污”!
“诸位仁兄,向北兄乃……”
徐东海看到沉忆辰因为搭腔,陷入了被在场众人群起而攻之的场面,于是打算亮明他沉三元的身份。
不过话说到一半,就被沉忆辰打断道:“诸位言之有理,说得对,你们都说得对。”
辩经论道不是菜市场吵架,现在还没到雅集开始的时候,沉忆辰不屑于过多争论。
另外还有一点,那就是他不会拿自己的功名跟官身去压人。
思想跟嘴巴是封不住的,你能靠身份压得了对方一时不说话,却不可能让他们一世都接受你的观点。
着书立说靠的是深入人心,而不是虚假奉承。
沉忆辰是没打算争辩,可这名姓刘的中年文士,却没打算就此打住。
“难怪会认同歪理邪说,原来是沉向北的拥护者,就连字都的一样。”
对方挖苦了一句,向北这个字乃皇帝御赐,代表着帝王北逐蒙古之心。
一般文人是不会取这种偏向武风的字,很明显眼前这个年轻人,是沉忆辰的“脑残粉”。
听到这话,沉忆辰无奈了笑了笑,真不知该如何反驳。
因为出镇山东治水归来后,经历整整一个夏天的暴晒,沉忆辰现在的模样确实跟锦衣玉食的勋戚二代不沾边,更像是寒门苦读的农家子。
对方丝毫没有把眼前这个年轻人,往沉忆辰本尊上面去想,所以才会闹出这种苦笑不得的讽刺。
不过就在此时,一位老者出现在人群背后,朝着这名姓刘的中年文士说道:“景仁,西湖雅集乃文人盛会,当以正统大道辩之,而不是以字取人。”
“更何况向北两字为陛下御赐,慎言。”
这名老者一出现,在场众人面露敬仰神色,齐齐拱手行礼道:“晚生见过康斋先生。”
就连面对沉忆辰趾高气昂的刘景仁,此时也立马谦卑恭谨道:“是晚生无礼,康斋先生教训的是。”
沉忆辰没见过这名老者,但是“康斋先生”这个号,他并不陌生。
眼前这名老者便是正统朝时期崇仁学派的创始人,大名鼎鼎的吴与弼,字子傅,号康斋。
因一生不应科举,讲学家乡,所以士林中人便尊称吴与弼为康斋先生。
崇仁学派是明朝前期中一个鼎足轻重的理学开山门派,对明代学术思潮的兴起具有“启明”的作用。
而吴与弼本人更是传承于书香世家,十九岁便拜得“三杨”之一的杨溥为师,学术兼采朱陆之长而刻苦自立。为明朝学术观念从程朱理学转向陆王心学,起到了承上启下的推动发展。
“晚生见过康斋先生。”
沉忆辰也拱手行礼,态度很是尊重。
别看吴与弼一生没有参加科举,身上毫无功名成就。可他却名满天下,从学弟子甚众,其中不乏学有大成者。
就连皇帝朱祁镇,都曾三次征召吴与弼入京,堪称“三顾茅庐”。
只是吴与弼潜心于程朱理学,对功名利禄没有丝毫的兴趣,三度坚辞皇帝授官,引得天下文人士子惊叹,更助长了他身上的传奇色彩。
“这位小友遇事处之泰然,老朽冒昧问一句师从何处?”
吴与弼同样没有见过沉忆辰,但很多东西哪怕不了解对方身份,都能感受到与众不同。
相比较之前年轻士子争论的面红耳赤,沉忆辰面对众人群嘲,却可以做到心境如水,甚至还面露澹澹笑容。
这种老成持重的气度,很少能在年轻文人士子中看到,吴与弼好奇沉忆辰到底师从何人,年纪轻轻便宠辱不惊。
“晚生先生名为李庭修。”
李庭修?
吴与弼脑海中仔细思索了一下,好像江南宗师大儒中,没有叫李庭修这号人物。
看来是自己多想了。
“看来是名师出高徒,老朽就不打扰了,小友自便。”
吴与弼客套了一句,然后便拱了拱手转身离去。
毕竟以他的身份跟地位,路过制止一场纷争,已然称得上礼贤下士,总不可能还跟一群晚生后辈混在一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50/10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