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勋戚第8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9/1086


于是乎下令宁阳侯陈懋,佩征夷将军印,充任总兵官。率领宁夏边军精锐、京营骑兵、以及任职大明的鞑官营铁骑,一同南下讨伐麓川。
原本历史上宁阳侯陈懋率领的这批兵马,是要前往东南镇压矿工起义的。结果沉忆态提前平息叛乱改变历史,可依旧没有改变朱祁镇从北方抽兵的举动。
这下永乐朝留下来的三大重将,正统朝时期三大领军勋戚。靖远伯王骥、定西侯蒋贵、宁阳侯陈懋,连同数十万朝廷兵马,通通陷入了西南深山老林的战争泥潭中。
如果增兵能迅速终结麓川战事,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可以接受的。但问题以西南的地形跟环境,压根不是靠人数堆,就能解决问题的事情。
相反各种毒物瘴气,还大大增加了非战争伤亡,使得军费支出再度飙升,朝廷内外可谓是苦不堪言。同时这场麓川战争,还给了蒙古瓦刺一个千载难逢的战机!
“东主,你最近时常站在船头沉思,可有心事?”
卞和从身后靠了过来,这几年朝夕相处让他很了解沉忆辰的习惯,肯定是有棘手的难题,他才会出现这种状态。
“卞先生,你看远处那大片的乌云,是不是有种风雨欲来风满楼的感觉?”
“风雨是指南疆,还是北境?”
很多时候默契就是这么形成的,哪怕沉忆辰没有明说,仅是这么轻轻一点,卞和就大概猜测到了原因。
“南疆有可能成为后患,而北境是当务之急。”
沉忆辰与朝廷官集团不同,他从始至终就反对什么王道教化,更认同大明王朝的改土归流国策,必须保持对西南土司的征讨跟同化。
特别像是麓川这种接受过中原化的洗礼,不同于一般未开化的番邦明,简直就跟千年前的高句丽无异。如果放任它侵占云南布政司,吞并缅甸宣抚司,麓川就会成为第二个安南,甚至超越安南对中原王朝的威胁!
隋唐二朝,正是看到了高句丽的潜力跟危害,才会历经六代帝王不死不休,硬生生把一个成长中的封建帝国明给亡国灭种。
明英宗再拉垮,好歹接受过完整的帝王教育,他会不明白以史为鉴这种基本道理?
不过麓川想要成长起来,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太师也先却已经统一蒙古诸部,对着中原大地虎视眈眈。
“东主,你是担忧朝廷调遣宁阳侯陈懋平叛,致使九边重镇防务空虚?”
“嗯,陛下操之过急了。”
沉忆辰点了点头,性急这点可能是朱祁镇骨子里面的性格缺陷,他面对任何军国大事,总想着在短时间内快速搞定,从而忽略其他方面的危害。
历史上准备仅二日便亲征蒙古,就是朱祁镇浮躁的最好体现。
沉忆辰敢直言“批评”皇帝,卞和可不敢,只能从其他地方往好处说。
“东主,九边有重兵把守,俱是骁勇善战之辈。另外还有杨总兵等名将坐镇,再加上京营兵马有二十万之多,数日内便可支援到前线,蒙古鞑虏占不到便宜。”
理论上来说,为了防备应对北方蒙古这个心腹大患,明朝沿着九边加京营布置了数十万军队,防守应该是不成任何问题。
可偏偏这个世界上充满了意外,就在沉忆辰跟卞和讨论的时候,北方战事已经发生了!
辽东都司衙门,都指挥使李纯紧急召集都司将领议事,因为就在半日前,边堡守军发现了大规模蒙古骑兵的踪迹,判断他们这番动作,很有可能对辽东发起进攻。
要知道自从正统十二年,瓦刺部威逼朝鲜,降伏女真三部后,整个辽东都司就处于蒙古大军的包围下,曾经的战略优势丢失殆尽。
攻守之势异也,李纯怎能不重视?
等到辽东都司将领到齐,李纯开口发话道:“相比诸位已经得知这次议事内容,对于蒙古大军在边境集结,你们有何看法?”
“末将认为是虚张声势,不足为惧。”
辽东都指挥使同知魏平正,首先站了出来满脸不屑的说出自己看法。
“说说为何。”
“现在辽东正处于雪化开春之际,道路泥泞行走困难,加之寒冬过去战马掉膘厉害,耐力负重均不是最好状态,强行驱使作战会死亡率奇高。”
“蒙古鞑虏向来爱马如命,战马也是他们的立身之本,怎会选择在这种时机进攻?”
客观而言,魏平正说的很有道理,春季从来都不是游牧民族开战的最好时机,他们一般会选择秋高马肥之际,组织对中原王朝的大规模进攻。
李纯听完后下意识点了点头,不过还是朝着在场众人问道:“谁有不同见解?”
“末将斗胆,认为蒙古鞑虏不是虚张声势,而是想要攻其不备!”
一道年轻的声音从角落传来,此刻担任辽东都司守备的李达,站了出来表达反对意见。
李达对应的卫所制官职为正四品的指挥佥事,正常情况下这种都司级别议事,还轮不到表达意见,更别说是反对意见。
不过李达是武将世家出身,父亲乃正二品的都督佥事,加之有成国公朱勇的举荐入职。哪怕魏平正感觉自己被冒犯心有不爽,依然没有出言阻止对方说话。
“李守备,你为何会认为是想要攻其不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9/10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