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成了大明勋戚第9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0/1086


工部尚书王佑当即表示了赞同,别说沉忆辰是个臣,哪怕武将手中没兵,也翻不起什么风浪。
“臣附议!”
又是一位大臣站了出来,表明自己态度。
确实这属于两全其美的办法,否则让沉忆辰领军风险性太高。
“臣等附议!”
转瞬间,殿内群臣纷纷表示赞同,哪怕对沉忆辰表示信任的钱习礼、高穀等人同样如此。
“臣建议,让于少司马前去传旨,行驶兵部职权!”
户部侍郎奈亨趁机进言了一句,让兵部侍郎于谦传旨。
要知道阉党目前两个眼中钉,地方上是沉忆辰,朝廷中枢就是于谦。
正统十二年没有把于谦给整死,一直被王振视为耻辱。要不是东南、麓川、漠北三线同时面临战争危机,不好在这种时候朝兵部主官下手,否则定然不会让这个硬骨头活到今日!
现在让这两个眼中钉去碰一碰,不管沉忆辰有没有谋逆之心,面对这种旨意也绝对心生反感,奈亨总算是抓住机会一箭双凋。
“好,就让内阁起草于少司马传旨吧。”
“臣,遵命!”
这种时刻,哪怕明知道奈亨有挑拨离间的心思,于谦都不能表现出任何的迟疑,否则就会为两人带来祸端。
同时于谦始终记得,当年沉忆辰前往山东上任时,曾与自己说过的一句话。
丈夫生世会几时?安能蹀躞垂羽翼!
大丈夫生于天地间,岂能畏手畏脚退缩不前,这便是沉忆辰率兵赴京的初衷。
他不怕被人误解,更不怕被人怀疑,于谦相信沉忆辰有这样肩负家国天下的胸怀!
退朝之后,于谦携带着圣旨前往大沽,征召沉忆辰孤身赴京。与此同时大同方面,成国公朱勇却遭遇着前所未有的危机。
本来成国公朱勇得到的命令,是与恭顺侯吴克忠一同殿后,掩护朱祁镇率领的京营主力大军撤退回潮。
可偏偏明英宗决定撤退后,跑路的犹犹豫豫,始终存在着一种不甘心的心态。
毕竟率领着二十多万大军北伐,对外号称是五十万大军,结果大仗一场没打,就灰熘熘的返回京师,这对于朱祁镇的自尊心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甚至他都可以想象,未来史书上会怎样记载这段历史。
疲惫的回师大军一望无际,伴随着阴雨天气朱祁镇坐在龙辇上,心情也如同这天气一般阴沉。
“先生,真的就如同朝臣谏言的那样,这仗不能打吗?”
朱祁镇终于按捺不住心中的苦闷,如同小时候那样,习惯性的找着王振宣泄。
“军国大事,奴婢不敢妄言。”
王振假装推辞了一句,其实他心里面的失落可能陛朱祁镇还要更甚。
毕竟皇帝开疆拓土容易,太监想要建功立业难于登天,错过了这次随御驾亲征的机会,日后想要累积军功恐怕再无可能了。
“先生何出此言,但说无妨!”
“那奴婢就斗胆一句,一仗未打就撤兵,着实有损万岁爷龙威,日后如何御下统领群臣?”
王振这句话,简直是说到朱祁镇心坎上了,他之所以会大肆重用太监,某种意义上就是为了对抗官集团日益增长的权势。
明朝的皇权确实远超前朝,并且在太祖皇帝朱元章时期达到了顶峰。
可问题集权是要付出代价的,朱元章可以废除丞相,把军政要事一肩挑。明成祖朱棣雄才大略,依旧能追随父亲脚步,政务上面没有懈怠,最多就是创建内阁制度来分担下自己的压力。
但哪朝哪代,能保证每个皇帝都是勤政明君,可以天天起早贪黑的处理政务?
到了明仁宗、明宣宗时期,皇权就开始逐渐衰退,就连批改奏章都嫌麻烦,拆分为票拟跟批红两部分权利,分别授予了内阁跟司礼监。
自此,明朝权利中心从皇帝转向了内阁。
不过真正起到超乎皇帝控制的制度,还是廷推的诞生!
想想看明朝内阁成员、三品及其以上九卿,完全由朝臣们自己推选决定,皇帝只要同意盖章就行。
这就意味着,当皇帝没办法肆意安插自己人,那么发出去的命令禁城的局面,无论崇祯皇帝怎么换内阁首辅都没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0/108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