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琏二爷第2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7/1017


但是如今边关战事平稳,皇帝有意让王子腾留边整肃军纪,这京营节度使,自然不能久久空悬,得要另选才能。
只不过武官职位,不比文官。
特别是许多重要的武职,都是世袭的……
这也是对有功之臣的一种表彰,一种鼓励和奖赏。
虽然经营节度使这种事关京城安危的权职,不可能世袭,但是,对它的任命,可是很有讲究的。这个讲究,只在兵部之内,旁人,就算是皇帝,若是想要叫人心服口服,也得按规矩来。
自太祖之后,这个职位,一直都是贾府把持……
传言,当年贾家荣宁二公,其实按功勋,也是可以封王的。
但是一门双王,这也太惊世骇俗了,即便是以太祖的胸襟,也很难下这个决定。
这个时候,宁荣二公主动上书,拒绝朝廷封王的提议。
太祖对宁荣二公的忠君体国之心感动,终太祖一朝,皆恩抚贾家。所以,贾家两府那连起来,占地面积比皇宫都小不了多少的敕造国公府,也才由此而来。
甚至,在宁国公去世之后,太祖又令宁公之子,才干上并无太大建树的贾代化,坐了京营节度使的位置。
可以说,这京营节度使一职,就是太祖对于贾家,专程的奖赏。
直到贾代化死了之后,贾家在军中实在后继无人,当时的皇帝,此时的太上皇,才不得不考虑另择良臣。
但是即便是太上皇,最终也还是选择了和贾家同为旧都四大家族出身的王子腾,担任京营节度使一职。
如今朝代更替,先前的“潜规则”未必适用。毕竟,这个正二品的实权武职,关系实在太大,皇帝要是不交在信任的人手中,是不能安心的。
戴权就知道,宁康帝心中对京营节度使早有了适合的人选。他将王子腾调离京城,也是为了换人走的先行棋。
谁料,兵部也不知道是真的不能体察君心,还是明知君心却还是坚持原则,愣是没有提名皇帝心仪的人选,又将四大家族之史家的人推了出来。
心思暗暗缕着这些关系的戴权,知道这可是件大事,并不敢随便开口。
仔细斟酌了半天,才试探性的道:“回皇上,这史家小侯爷,当年也是在战场上拼杀过来的,也是屡立战功的人,想必兵部也是由此,才将史鼎推举出来。
而且,军中的部将,排斥心很重,又认资历,这史鼎和前京营节度使贾代化、王子腾等人都有不菲的关系,确实也是接掌京营最合适的人选。”
宁康帝就看了戴权一眼,知道他想说的具体是什么。
就是说,军中自有军中的规矩。
这京营节度使,自设立以来,经过宁国公贾演,贾代化,王子腾等人,一直都在四大家族内部盘桓,说白了,就是四大家族既有的利益!
要动,可以,必须得有适当的理由,就像把王子腾调离京城那般。理由合理,底下的人才会心服。
于是,宁康帝有些失望的道:“难道,如此重要的职位,就要世世代代,一直掌握在这些开国勋门的手中?那……”
万一有一天,他们不再忠心,或者不够忠心了呢?
宁康帝,早就看不顺眼这种潜规矩了,一心想要打破。
或许,兵部的人也瞧得出来他的心思,所以推出来的是忠靖侯史鼎!
这个人,是他父皇在位的时候,封爵、重用的人。
他要是没有足够的理由不用,只怕他人就要怀疑,他是不是有意和太上皇争执了……
这就是宁康帝苦恼的地方,身为皇帝,却不能够随心所欲,不但不能随心所欲,连安排一个重要职位的人选,都要考虑这许许多多的利害关系!
戴权虽然交好贾家,但是他更知道,他的地位都是宁康帝给的。
见宁康帝苦恼,立马想到了一个主意。
“皇上,这兵部之所以不肯在四大家族之外,选择人选,其实也就是那几个老家伙,看在宁荣二公的份上,最后扶持贾家一把了。
毕竟,太祖一朝鼎盛至极的贾史王薛四家,如今却是没什么得力的人才了。
若是连这个职位都给他们撸掉了,实在有些过于不近人情。
依我看,兵部也并非一定要与皇上作对,只需要,皇上效仿太祖时期,给贾家一点格外的补偿。只要这个补偿,能够让宁荣二公的后代,看起来不那么凄凉,说不定他们就肯按照陛下的心意行事了……”
宁康帝闻言,眼睛一亮。
是呀,那几个老家伙顾念旧情也是有个限度的,再过不了多少年,等到那些人一死,这些开国往事,就会慢慢尘封。所以,他这个皇帝,大概就是最后一个受影响的皇帝了。
如今太上皇尚在,确实没有必要和这些有威望的老臣摆开架势的干一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7/10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