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户官开始第1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8/1028


心中暗叹一声,李东阳迈出步子,同样也跪在了那里,随着诸位阁老跪下四周官员一个个可谓是激情澎湃,噗通,噗通的眨眼之间便跪倒了一片。
不得不说,这一幕真的非常的骇人,上百人身着各种品级的官服,就那么在宫门前跪倒了一片,如此情形任是谁见了都要心生震撼。
把守宫门的几名小太监已经是被吓傻了,满是愕然的看着面前黑压压一片的官员。
自从一大早,大量的官员汇聚于宫门之前,京师之中一直都在关注着昨日李桓拿人事件进展的人都将注意力投了过来。
距离宫门处最近的一处酒楼之上,一间靠窗的的厢房之中,几名衣着华贵,贵气十足之人正聚在厢房之中。
临窗而坐的老者若是有朝臣见了肯定会大为吃惊,因为这位老者便是承袭英国公爵位,执掌京营数十年,辅佐数代君王的大明勋贵之首的大明当代英国公张懋。
除了皇家之外,英国公绝对算得上是大明最为尊贵的人之一了,能够同其同处一室者,显然也没有什么普通人。
成国公朱辅、定国公徐光柞、宁阳侯陈继祖、丰城侯李玺,几位公侯一大早便来到了这一处酒楼,目的不用说,自然是要看百官叩宫,天子是何反应。
做为大明武勋一系的领头人,英国公张懋显然是在场诸人之中身份最尊者,而其余几人也是如今大明武勋一系的中坚力量。
只可惜自大明土木堡一役,一大批勋贵亡于沙场,自此大明武勋的力量便如江河日下,原本大明朝堂之上,文臣、武勋相互制衡,两条腿走路的局面一下子被改变,自此文臣压倒性的占据上风,文官集团一家独大的局面就此出现。
随着武勋在朝堂之上丧失了话语权之后,大明后代皇帝为了同文官集团争权不得不扶持宦官对抗文官集团,司礼监执掌大权方才成为常态。
说实话,做为武勋与国同休的存在,别人或许会怕锦衣卫权柄滔天,但是他们却是不怎么惧怕。
抛开开国之初太祖朱元璋清理朝堂之上居功自傲之武勋,大量勋贵为锦衣卫所抓,自那之后便鲜少有锦衣卫会去找武勋一系的麻烦,尤其是土木堡一役之后,武勋彻底失了权柄,连天子都不对武勋集团报什么希望了,锦衣卫就更加不会盯着武勋一系。
虽说如今武勋一系同文官集团关系也算得上和睦,毕竟如今文官集团的主要对手从昔日的武勋集团变成了如今的宦官集团,这并不意味着武勋一系就同文官集团成了朋友了啊。
若是能够见到文官集团倒霉的话,武勋一系绝对会拍手叫好。
所以说如今以英国公张懋为首的武勋来此便是想要看文官集团的笑话,不管今日结果如何,哪怕是天子迫于文官集团的压力除了李桓,但是文官集团因为罗文祥、杜文、韩复立而丢失的颜面却是再也捡不回来了,可以想象在以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这绝对是文官集团的一大污点。
张懋将手中望远镜放下,脸上挂着几分笑意道:“还别说,这自蛮夷之邦传来的东西还真有趣,千里眼之名不虚,数里之外的情形竟看的这般分明。”
成国公朱辅同样将手中望远镜放下笑道:“刚才咱可是看到谢迁、刘健他们这些人齐刷刷的跪了一片,好家伙,看来陛下这是没准备见他们啊!”
丰城侯李玺闻言道:“难不成陛下真的要死保李桓?”
文官集团这些年的势力到底膨胀到了一种什么程度,别人不清楚,他们难道还能不清楚吗?
别看他们武勋一系在朝堂之上丧失了话语权,但是五军都督府到底还把持在他们手中,在军中多少还是有一些影响力的,再加上各自家中经商,家业好生兴旺。
自然而然有的是渠道了解文官集团在京城乃至地方上都做了些什么。
北方边塞之地,多的是商队走私各种物资,东南沿海之地,海上千帆竞逐,大量的船队接连出海,带回了无尽的利益。
有官员上下勾结,贪污成风,有官员收受贿赂,包庇嫌犯,冤假错案不知凡几,还有官员随意草菅人命,一桩桩,一件件,怕是除了天子不知晓之外,但凡有心人,皆能知晓一二。
文官集团的势力便是他们这些与国同休的武勋也不敢与之碰撞,区区一个锦衣卫镇抚使,怕是翻手之间就会被文官集团给碾成齑粉。
可以说从一开始就没有谁看好李桓,这年头,锦衣卫可吓唬不了人,早已不复当年锦衣卫之名一出,可止小儿夜啼之盛。
没看自朱厚照登基之后,几次流露出重整锦衣卫亲军的意思,锦衣卫上上下下,愣是没人敢出来挑这个担子,真当他们不想手握权柄吗,关键是身为锦衣卫,他们更加清楚文官集团势力的可怕,所以宁愿有负天子也不愿拿自己的性命去赌。
宁阳侯陈继祖饮了一口茶水,微微一笑道:“依我看,那李桓搞不好就是一个愣头青,初生牛犊不怕虎,大家想想,他才不过十八岁,陡然之间掌如此权柄,自是目空一切,干下什么事都不稀奇,不过恐怕也是昙花一现,逃不过这一劫啊。”
宁阳侯的看法可谓是代表了大多数人的看法,宁阳侯说完,丰城侯李玺、定国公徐光柞也是微微点头。
不过几人却是看向了老当益壮的英国公张懋。
“老国公,你也说说看,这李桓究竟是愣头青呢,还是谋定而动,算准了陛下会保他!”
这会儿朱辅有些看不懂了,毕竟自昨日天子拒见内阁,到现在甚至将百官拒之于宫门之外,摆明了是想要力保李桓。
头发花白,历经数朝,见惯了各种风风雨雨的张懋神色平静的看了众人一眼缓缓道:“老夫侍奉了英宗、代宗、宪宗、孝宗四代帝王,及至当今陛下,已是五代帝王,然则当今陛下究竟是何性情,老夫却是难以把握。”
众人微微点头,朱厚照年幼,加之又新登帝位没有太久,看不透朱厚照究竟是何等性情的帝王倒也不奇怪。
不过张懋捋着花白的胡须,满是沧桑的眼眸之中闪过一道智慧的光彩,微微一笑道:“不过汪直已现,就看陛下是不是如昔日宪宗皇帝一般力保李桓了。”
看了几人一眼,张懋缓缓道:“老夫倒是希望陛下能如当年宪宗皇帝一般”
几人一愣,随即反应过来,宪宗皇帝朱见深,当年那可是不顾文官集团的反对,弹劾重用宦官汪直,甚至为了对抗文官集团,不惜另设西厂,尚武事,重用武将,可以说是武勋集团的力量在宪宗时期总算止住了颓势,恢复了几分元气。
只可惜孝宗皇帝继位之后,武勋集团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虽没有针对武勋集团,可是文官集团的力量却再度膨胀,以致今日这般势大难制。
朱辅、李玺、陈继祖、徐光柞几人对视一眼,想到宪宗时他们武勋集团的风光,几人不禁下意识的向着紫禁城方向看去。
如果说先前他们还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的话,那么这会儿,他们却是对朱厚照在李桓这件事上的抉择充满了期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8/10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