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户官开始第6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2/1028


倒是巡检牛武瓮声瓮气的道:“大人,那可是白花花的米粮啊,就这么便宜了那些流民不成?”
焦光淡淡的看了牛武一眼道:“牛巡检,赈济灾民乃是朝廷的旨意,那些粮食可是朝廷派发下来用来赈济灾民用的,我等身为朝廷命官,又怎么能置朝廷的旨意不顾。”
在场的几人听着焦光的话却是神色不变,尤其是以魏长福为首的几名蓝田县粮商则是一个个面容之上挂着笑意。
这会儿就听得魏长福开口道:“在下听说这一万三千石的粮食不过是第一批赈济的粮食,后续还有有更多的粮食运来。”
焦光闻言点头道:“不错,毕竟蓝田县那么多百姓,区区一万多石的粮食根本就撑不了许久,朝廷后续还会继续调拨钱粮,至少要让百姓有一口吃食。”
听焦光这么说,魏长福几人眼中的兴奋之色越发的明显。
魏长福捋着胡须,看了焦光几人一眼,缓缓开口道:“大人,准备如何处置这一批粮食?”
焦光意味深长的看了魏长福几人一眼轻笑道:“自然是用来赈济灾民。”
魏长福闻言当即心领神会,嘴角挂着笑意,低声道:“对,就是赈济灾民。”
“哈哈哈”
一时之间,厅中充斥着一种欢快的气氛。
西安府
大明自太祖朱元璋开始便有敕封亲王坐镇地方的惯例,而西安便是大明第一藩,秦藩的封地所在。
大明皇室宗亲子嗣繁茂这点可以说是人所众知,可是这点放在秦藩上却是不大适用了。
大明其余几支藩王皆是枝繁叶茂子嗣众多,往往会有三五个子嗣承继王爵、郡王之位。
但是秦藩这么一个大明第一藩国王位传承却无比艰难,大宗竟屡屡绝嗣,三百年间,亲王世系竟然发生转移多达六次之多,有明一代,诸多藩王,只此一例。
秦藩子嗣简单到何等的程度,若是对比一下就会显得非常的明显了。
秦藩及至万历十八年,存世郡国仅有永寿王一家,而同期藩王势力最庞大的周王一系,郡王足足有四十六人同时在位。
这一代的亲王乃是朱惟焯,当年其父临潼王承继堂弟秦王之位,年仅四十便早逝,留下年仅三岁的朱惟焯。
因为朱惟焯太过年幼的缘故,朝廷担心朱惟焯这三岁幼儿早夭,于是便暂由其叔祖母暂摄王府事。及至其十岁方才正式承继了王位。
这一年秦王朱惟焯年近十一岁,可想而知府中大权尽在其叔祖母王妃廖氏之手。
近十年执掌王府大权,别看朱惟焯如今继承了王位已有一年之久,可是对王府大小事务根本就没有什么话语权。
廖氏执掌王府期间,大肆提拔廖氏亲眷执掌王府诸事,所以说如今的秦王府与其说是朱惟焯这位小王爷说了算,倒不如说是廖氏族人说了算。
这一日,身为王府大管事的廖勇冲着自己的日子廖永光道:“让你打探的消息怎么样了,朝廷的赈济粮可已经到了府城?”
廖永光连连点头道:“父亲,儿子已经打听清楚了,数十万石的粮食此刻已经入了府库,只能开仓放粮,赈济灾民……”
说着廖永光眼中闪烁着亮光道:“父亲,儿子托人打听过,这些粮食原本都是准备运往京师的漕粮,全都是上等的湖广大米,就这么拿去赈济灾民,实在是太过可惜了。”
廖勇闻言不由的舔了舔嘴唇,眼中满是贪婪之色道:“让你派人督促修建的粮窖修葺的如何了?”
廖永光忙道:“父亲,儿子又命人修葺了两处粮窖出来,足可以容纳数万石粮食。”
就见廖永光一脸期待的看着廖勇道:“父亲,咱们先前可是从王府府库之中偷偷转运出了数万石的粮食,以如今市面上的粮价,若是转卖出去的话,那就是十几万两的白银啊。”
不过廖永光颇有些担心的道:“可是这么多的粮食被运走,若是被王府其他人给发现的话……”
廖勇嘿嘿一笑道:“你姑母那可是当今秦王的叔祖母,王府上下任何事还不是你姑母一句话的事,至于那小王爷,他又懂什么。”
轻咳一声,廖勇看了廖永光一眼道:“让人准备马车,我要去见吴参政。”
陕西参政吴威,布政使司从三品的大员,在陕西左右布政使被朝廷拿下的情况下,虽然说朝廷委派了新的布政使,但是相比那刚刚下来的布政使,真正掌握实权的却是吴威这位刚刚荣升右布政使的昔日参政。
当然左布政使肯定要压过右布政使一头,可是谁让朝廷派下来的左布政使刚到任,对陕西上下人员可以说是一头雾水,想要理顺,没有个一两个月时间显然是不可能的。
如果说是平日里的话,倒也没什么,无非就是一两个月时间熟悉政务,熟悉人事关系罢了。
但是眼下正是赈灾的风口,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赈济灾民,哪怕是那位新任的布政也必须要倚重这些陕西当地的官员。
而吴威显然正是这些官员当中,权势和影响力最大的一个。
吴威能够逃过布政使司的大清洗显然不是一般人物,此人乃是当今首辅李东阳的门生弟子,也正是此人一道奏章呈上,揭穿了陕西灾情的内幕。
也因为如此,吴威逃过了清洗不提,更是被朝廷任命为陕西布政使司右布政一职。
吴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2/10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