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户官开始第8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2/1028


咕噜一声咽了口水,达鲁尔花连忙道:“李将军,郑平这等奸诈小人,我方才已经砍了他的脑袋。”
说着达鲁尔花带着几分期待看向李桓道:“李将军,一切都是那郑平,是他蛊惑我等屠戮百姓的,我苏德尔部愿意投降,还请李将军饶恕我等……”
李桓闻言不由眉头一皱,显然是没想到郑平竟然已经被达鲁尔花给杀了,至于说达鲁尔花是不是在说谎,李桓并不在意。
没有郑平,李桓吐出一口浊气,看着一脸祈求之色的达鲁尔花,忽然之间淡淡道:“若是李某饶恕尔等,李某又有何颜面去面对那些被尔等所屠杀的百姓,又如何向天下万民交代。”
面色一变得达鲁尔花心中一沉,原本低眉顺眼的哀求模样顿时为之一变,带着几分疯狂道:“若是你肯接受我苏德尔部落投降的话,此乃大功一件,若是不然我部族人拼死一战,纵死也能拉尔等陪葬……”
李桓手中长矛宛如闪电一般刺出,下一刻便直接洞穿了达鲁尔花的胸膛,直接将达鲁尔花的身体给挑了起来,带着几分不屑冷冷的道:“那又如何,李某不接受苏德尔不的投降,李某在此对天起誓,定灭了尔苏德尔部,祭奠那些被你们所残杀的百姓。”
达鲁尔花几乎没有多少防备,在他看来,他都表示要投降了,这可是送上门的功勋啊。
如他这般的大部落之主,代表的可是莫大的功勋,只要将他俘获献于天子,天子必然会重赏,但凡是大明将领,谁人不想擒获他鞑靼一部之主啊。
可是李桓竟然直接一矛将他给挑飞了起来,感受着胸膛处传来的剧痛,达鲁尔花难以置信的看着李桓,口中鲜血涌出颤声道:“你不按常理出牌,我不甘心啊……”
李桓闻言冷笑一声,根本就没有理会死不瞑目的达鲁尔花,直接挑起达鲁尔花高呼道:“达鲁尔花已死,众将士给我杀,为那些冤死的百姓报仇雪恨。”
李桓那一声吼如同惊雷一般,四周的鞑靼人有人听懂了李桓的话,顿时面色为之大变,有人则是一脸迷茫的看了过来,虽听不懂李桓说些什么,可是却能够清楚的看到被李桓给挑在空中的达鲁尔花。
但凡是看到达鲁尔花的尸体被李桓挑起的那一幕,任是谁都露出骇然之色。
“族长死了,族长死了!”
一时之间所有看到达鲁尔花尸体的鞑靼人慌了,随之宛如瘟疫一般扩散开来。
本来就陷入到了大明的包围圈当中,靠着一股子凶狠之气硬拼,结果自家族长竟然被杀了,军心士气瞬间崩塌。
而大明一方则是士气为之高涨,齐齐欢呼起来。
原本就占据了上风的明军瞬间压倒了鞑靼人,大量的鞑靼士卒心神慌乱之中被杀。
正同陈昂交手的答礼蒙哥看到达鲁尔花的尸体的时候不禁呆了呆,结果被陈昂抓住一瞬间的分神,长枪直接刺入了答礼蒙哥的胸膛。
答礼蒙哥低头看向自己胸膛处,眼中闪过一丝绝望之色,下一刻陈昂长枪一抖,一股劲力炸开,直接在大礼猛哥胸膛处炸开一处血洞,魁梧的身躯轰然倒地。
“杀啊!”
随着达鲁尔花被杀,鞑靼人士气大跌,在明军的围杀之下,虽然说拼死反抗,连连冲击试图冲开包围圈,只可惜在徐英、陈昂等军中将领的压制之下,鞑靼人的每一次反扑都被狠狠的打压了下去。
天边夕阳西下,当最后一名鞑靼人被十几支长枪洞穿身躯的时候,战场之上一片宁静。
忽然之间有人忍不住高呼一声:“大将军威武,万胜,明军万胜!明军万胜!”
一股夹杂着几分寒意的春风拂面而来,浓郁的血腥之气弥漫,李桓目光扫过战场,忍不住微微一叹:“一将功成万骨枯,传令打扫战场,收敛将士们的尸骨。”
【嗯,月底了,有月票没有呀。】
===第二百五十三章
二十余万大军【求订】===
陕西榆林镇卢关岭
卢关岭是榆林镇防线的一处重要关隘,距离析都城有数百里,可是此处却是进入陕西延安府的一处重要途径。
鞑靼人如果说越过边墙,杀入关中,向西南方向可直入宁夏,杀向庆阳府,而向东南方向的话则可以选择破开卢关岭防线,直入延安府。
相比庆阳府,明显延安府要繁华的多,而如今身为三边总督的杨一清已经将行辕自榆林镇转移到了卢关岭这一处要害之地。
卢关岭一处大堂之中,一身官服的杨一清眉宇之间带着几分凝重之色正坐在大堂之中,而在下方左右分别坐着的则是三边之地的将领以及延安府的大小官员。
大堂之中的气氛显得颇为凝重。
由不得这些人不郑重,不久前他们刚刚得到消息,达延汗以苏德尔部为先锋,攻破武宁堡,越过边关南下,直接冲进了宁夏一地。
鞑靼入寇的消息以极快的速度传开,不过就算是如此,等到杨一清他们收到消息的时候,已经是几天之后了。
现在杨一清便满心忧虑,虽然说早就预料到鞑靼人可能会选择南下以庆阳府为目标,可是杨一清却也不敢大意,毕竟相比之下,延安府更加的重要,因为他不敢保证达延汗到底是南下庆阳府还是攻入延安府然后杀奔山西,威胁京畿之地。
相比之下,杨一清宁愿鞑靼人充入宁夏,毕竟宁夏贫瘠之地,鞑靼人就算是能够杀入宁夏也得不到太大的好处,反倒是方便了朝廷调派大军驱逐围剿鞑靼人。
如果说真的让鞑靼人进入山陕之地,甚至充入京畿之地,就算是最终驱逐了鞑靼人,大明的损失将会无比的大。
不是杨一清心狠要放弃宁夏一地,而是他身为三边总督,身处高位,必须要考虑全盘,所以杨一清更看重的是陕西一地的安全问题。
当然杨一清既然猜测鞑靼人有极大的可能会南下汇合安化王,所以杨一清也调集了大量的兵马聚集在延安府。
此刻在延安府便足足汇聚了五万兵马,这五万兵马可以说是杨一清在刨除必须留下来驻守各地关隘的情况下所能够调集的最大程度的人马数量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2/102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