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11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31/2996


老同志的发言很有七十年代的味道。
但很有道理。
山顶围墙中间是大门,门上有通红凸出的五角星,两侧墙壁用绿色油漆刷了两句标语:以岛为家、长期守岛。
宋国强去打开门领他们进去,巍峨高大的主灯塔出现在他们面前。
灯塔座北朝南,由灯塔、水井、附属房组成,它是外岛最重要的灯塔之一,使用的灯光大功率之下非常强,每60秒钟交换发光1次,射程能达到22海里!
“在这里甚至能照进县里的码头,你们夜里船只进出港口,有时候就是我给你们打的灯光。”宋国强骄傲的说道。
石大章问道:“那我们现在要干什么?”
易专家指着塔基说道:“这里前些天刚被拆掉,导致台风之下塔身可能不太稳定,所以我需要大家伙有序的分成两个队每队分成叁个组,然后在塔顶上均匀的绑上叁根缆绳,叁个组各拽住一条缆绳。”
“如果台风过于勐烈吹动了灯塔摇晃了,那就需要你们来发力稳住它,不过不能下死力气,你们需要配合着发力,灯塔向那边摇晃那另一边就要发力将它拽住。”
“这样一组疲惫另一组就要顶上,两组轮换!”
一个沉默寡言的汉子摇摇头,说:“两个队伍不够,叁个队伍,需要设置一个预备队。”
“叁条绳子也不够,绑六条绳子,叁个组拽住叁条绳子来保持叁角站位发力,要是叁角发力不够用,那就得需要预备队从另外叁条绳子下手协助发力,这样才保险!”
易专家和领着的两个人聊了聊,又跟石干事聊了几句。
王忆听见石干事说:“这位同志叫丁得水,是多宝岛民兵小队的队长,曾经在主力部队服役过、当过军官,因伤复员后选择回家当渔民。”
易专家说道:“那他的建议很有参考性,确实比我考虑的要全面。”
他领着民兵们看了看这座灯塔。
灯塔的根基本来是一层层厚实的砖头,以水泥浇灌。
但是主体却是木质机构。
灯塔底部很粗,毕竟它有十好几米的高度,就跟城里居民区设置的水塔一样,里面有一层梯子,旋转着通往塔顶。
易专家介绍说:“外岛的灯塔多数跟外国人有关,是西洋人入侵沪都后留下的海上航标。”
“那时候外岛没有砖瓦厂和水泥厂,而岛屿上常见的石头无法搭建灯塔,于是上世纪西洋人只能就地取材用木头做灯塔。”
“建国之后灯塔主权收归国有,咱们国家就做了修缮和加固,可是同志们都知道早年间咱们国家经济落后、一穷二白,所以修缮工作比较简单。”
“现在改革开放了,外岛海域的航路拥有了更重大的作用,国家准备拨款讲所有灯塔做个大修……”
“嗨,这灯塔都是洋人的东西?那不能,我们外岛早就有灯塔了。”石大章忍不住开口说话了。
易专家笑呵呵的说:“对,灯塔在咱们中国拥有悠久的历史。大唐时期就以佛塔的形式发展了灯塔,而且这灯塔隔着咱们位置不远。”
他指向沪都方向说:“那边有个叫朱家角公社的地方,它那里有一座茅塔,正是咱们最早的人造航标。”
又有人说道:“茅塔我去看来,叁十来米,就在湖心岛那边,有塔院、亭台楼阁、水井之类的,那到了夜间可亮堂,有些船都在那里停下喝茶……”
石干事举起一面旗子试了试风力,凝重道:“不说废话了,先都去塔房里挤一挤,分一下组,我看台风外围要侵袭过来了。”
就在此时,天上突然一道闪光、突兀的一声雷霆轰鸣。
几乎是瞬间众人感觉到雨水滴落在身上。
石干事急赶慢赶的把他们带到大鹏岛是有道理的。
台风开始发威了。
现在风势挺大的但还没有很大,倒是雨势很厉害,瓢泼大雨凶勐泼洒!
海上顿时更是黑暗。
石大寿和易专家协商了几句,然后把民兵们分成了叁个队,分别是一队、二队和预备队。
每个队有个队长,一队队长是石大章,二队队长是王忆,预备队队长是丁得水。
分好队之后各队长又分组,叁个组,这简单,按照民兵小队来分组就行。
在他们安排声中,外面风雨急骤。
王忆把背包先存放进屋子角落里,紧急穿上了雨衣——马上就要奋战了。
不过有这雨衣保护人在风雨里会好受的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31/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