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13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70/2996


一卷卷的花布搬出来,妇女们顾不上排队卖鱼干了,纷纷挤到柜台来看。
“这是什么料子的?嗨呀,好多花布啊,我看着比百货大楼还要多哩……”
“的确良的吧?让我摸摸,我一摸就知道,嗯嗯,这就是的确良,你们摸着凉不凉?”
“这上面是什么花呀?真好看,肯定很贵吧?这花布真好啊。”
“嫂子咱还是别摸了,咱手上刚收拾鱼干弄的一手鱼腥味,抹花布上就不好了。”
王忆笑道:“没事,摸吧,反正都是你们买,你们摸上鱼腥味回去洗一洗就行了。”
“鱼腥味不好洗。”黄小花摇头。
王忆拎上来一个纸壳箱,里面全是散装的洗衣粉:
“这种洗衣粉的洗涤效果很好,带花香味。伱们闻闻,到时候你们用这个洗衣粉来洗,肯定能把鱼腥味给洗的干干净净。”
前面的黄小花闻了闻,那扑鼻的清新香味是前所未有的体验。
爱美的妇女们嗅到这股香甜滋味就像是好酒的汉子嗅到了酒香味,一下子迷醉了,拔不动腿了。
但黄小花家里的钱都借给黄慧慧了,这会手头上紧巴,她很心动可是却舍不得再买。
王忆看出来了对她说:“嫂子你要的话就记账,反正咱们账目差不了,以后社队企业分红了你们过来算账就行了。”
黄小花一听顿时欣喜了,说:“这洗衣粉多少钱?”
“先问问花布,这是的确良吧?现在的确良的布可不便宜啊,一尺不得两三块钱?”凤丫着急的说。
的确良是现在布匹市场上的霸主!
备受欢迎,价格昂贵!
王忆往这边带布的时候查过了,的确良布是化工产品,不用棉花,它是舶来品,六十年代开始进口到了羊城。
那时候国内常见的都是棉纺织布,一般分两种,一种是农民自家用棉花纺线织出来的布,这就是粗布。
另一种叫样布,同样是棉花为原料但却是机器生产的,更精细更漂亮。
的确良布出现后迅速走俏了,原因很多,第一是物以稀为贵,第二是这布匹是化纤布,化纤布比棉布有个好处是体感发凉。
不管六十年代还是现在的八十年代初,老百姓家里没有空调,连电风扇都少见,现在已经是82年了,整個外岛渔村没有通电也就没有电风扇,而城里头通电但也只有干部或者教师们家里才有风扇。
在这种情况下,能发凉的的确良布自然比棉布受欢迎。
更何况的确良布比棉布造型好看,这布料最早在羊城叫的确靓,七十年代推广开后被叫做的确良了。
因为它的确很良好,普通棉布料做衣服一年就得破,的确良能穿三年——这就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说法的由来。
凤丫一发话,其他人纷纷问:“对,王老师这的确良布多少钱?”
“要不要布票啊?重点是要不要布票?我家里还有两米的布票,我想着给闺女去百货大楼买件春秋衣裳,大姑娘家家的,连一件新衣裳都没有。”
“嫂子你行啊,你要给春红买成品衣裳?”
“这不是队里给分红了吗?咱丑点俊点的没什么,闺女到谈对象年纪了,可得好好打扮一下。”
价钱方面,王忆已经打听过了。
82年的的确良布是真的贵。
这布是固定的宽度,所以都是按照长度来卖,三尺布是一米,一尺布要三块多。
凤丫说的两三块其实是两块多点,那是80年的价格了,78年之前社会上各物品的物价很稳定,整个七十年代没有什么大变动,但从80年开始物价浮动起来了。
当然这也代表市场活力出现了。
外岛东西比内陆要贵,的确良布一尺要三块六,也就是说一米布得十块钱左右。
这可是十块钱。
之前没有大包干,外岛的强劳力们一个月也就能赚个三十,这样要扯一米的的确良布就要干十天的活。
但是这布的批发价并不贵。
哪怕是进口布,它在羊城的价格也不过才两块钱一米,换算成尺的话一尺才六毛左右。
王忆便用这个价格卖给社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70/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