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13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85/2996


海蜇伞盖跟海蜇爪之间的那一部分才是海蜇头,也是海蜇全身上下最值钱的东西之二。
再就是海蜇衣,也就是海蜇伞盖上一层灰黑色的皮,这东西也值钱,价值比海蜇头还要高,相当昂贵。
剥掉海蜇衣的过程就叫脱衣,需要用竹爿来脱,是考验技巧的手艺活,只有经验老道的渔民渔嫂才能做得来。
王忆帮着将一桶桶的海蜇倒进海蜇池里,几十号人下手开始忙活,流水线作业,各司其职。
空出来的水桶抬回船上,他们还得继续出海去找海蜇群或者进行收货。
船上没了海蜇,老汉们抓紧时间开始抽烟,一边抽烟一边美滋滋的聊天:
“今年海蜇渔汛期收的货挺硬,刚才一趟得万把斤吧?”
“差不多,没有一万斤也有八千斤,这铁家伙就是有劲,轰隆隆的就回去了。”
“一样,铁家伙有劲得吃柴油,这次光柴油就得不少钱。”
“你眼光不行,有投资才有收获,这柴油就是投资,烧十块钱柴油能挣回来一百块!”
在海上又跑了一趟,回到码头是十点半,大家伙拖着疲惫的身躯下船。
可以休息一下了。
海蜇含水量太高了,离开水面必须要尽快送入海蜇池进行处理,外界温度越高光照越厉害那就得越快的送进海蜇池。
这样十点之后天气太炎热,他们得暂避烈阳的锋芒。
下船后老汉们纷纷跳入水里洗身上的汗水,王向红对王忆招招手,说:“我领你去海蜇池看看,去看看咱名震全国的三矾海蜇。”
三矾海蜇中的三是指三次、矾指明矾,简单来说就是把处理好的海蜇放到明矾加盐加水调制的卤水中浸泡,总共需要浸泡三次。
这三次卤泡中卤水配料的比例都有不同,浸泡时间也不同,头矾只需一天,二矾需一周,三矾则需要一个月的时间。
王忆草草的洗了把脸,问道:“现在就要去看?矾化今天就开始了?海蜇刚回来呢。”
王向红说道:“今天就得头矾处理,走,跟我去看看,我给你讲一讲,这些你得知道,你要永远站在群众之中,了解群众的劳动方式。”
海蜇池所在位置跟他家里一样,都在山脚下,是几座相连的海草房,里面是用砖头水泥垒成的池子。
里面腥味很浓郁,墙角下放了一个个的塑料水桶,王忆凑上去看了看,里面有海蜇衣、海蜇头、海蜇爪这些东西。
海蜇处理后,鸡零狗碎的小东西都被存放进了水桶里,海蜇主体的伞盖在海蜇池里,填满了好几个海蜇池。
现在一些妇女穿着连体皮衣在里面行走,一边行走一边用什么东西在搅拌里面的海蜇。
王忆问道:“支书,这是在干什么?”
“去膜,”王向红伸手进去抓了一个海蜇给他看,“这蜇皮上有一层的膜,你摸摸,就是这个滑溜溜的东西。”
“头矾之前要把它给去掉,今天得在清水里泡上一个白天,这样它就软化了,期间得有人不断的搅拌,让它软化的快一些。”
池子里的小翠说道:“支书我听人说,现在县城里的加工厂给海蜇做软化的时候已经不用人去搅拌了,改成用机器搅拌。”
“那可舒服了,机器是好东西啊。”又有人说。
王向红严肃的说:“不要身在福中不知福,就搅拌个海蜇池感觉不舒服了?”
“平日里让你们在外头上工,你们说热、说不舒服。现在在这里头阳光晒不着、风雨淋不着,你们还不舒服?怎么就舒服了?天天躺在床上就舒服了?”
众人见他发火,急忙低下头去干活。
小翠吐了吐舌头迅速转移位置去角落。
王向红却不放过她们,说道:“你们是吃着碗里的看着锅里的,人心不足蛇吞象!你们光说机器好,那我问你们,要是厂子里还有队里都用上机器不用人了,那人干什么?”
“人歇着呀。”春红说。
王向红说道:“歇着?歇着还有价值吗?人的价值来自于劳动,谁可以不劳而获?资本家可以不劳而获,因为他们可以剥夺人民群众!”
王忆笑着和稀泥:“支书你这么说严重了,这上纲上线了,咱社员们只是想歇歇而已。”
王向红说道:“我这可不是上纲上线,我看社队企业赚钱以后,很多人思想长毛了,把艰苦奋斗这个法宝给丢掉了,都想着不劳而获,都信奉了享乐主义!”
王忆赶紧扭转话题:“支书你刚才说到了去膜,去膜之后呢?”
王向红说道:“去膜之后要用清水再把海蜇给清洗一遍,然后加入盐和明矾,这道工序完成了就算是头矾。”
不出意外今天就能完成这一批海蜇的头矾,王向红说进行二矾的时候再把他叫过来,得给他进行现场教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85/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