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14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88/2996


现在已经下班了,可是刘鹏程有他家里电话,一下子打成功了,他把来意说明,对方给了他们有用信息:
笑口常开杂耍团确实已经来沪都了,昨天下午刚到,今天上午他们团长带着礼物去拜访了这位领导,双方除了谈广播广告的政策和费用,另外也闲谈了几句。
闲谈很简单,无非是问问住宿和吃喝问题怎么解决。
杂耍团常年漂泊在外,这两个问题都不是问题,其中住宿他们便是租住了民宅,一共七个人,然后租住在了黄埔东一片棚屋里。
82年的黄埔东地区是沪都人口中的“烂泥渡”。
它尽管濒临沪都最繁华的外滩,且面积相对黄埔西地区更大,可是因为长期以来没有得到有效开发,如今非常落后贫穷和肮脏。
刘鹏程用笔记下了具体位置,王忆拿到位置给东风小货车司机看。
司机抽了口烟后不屑的吐出烟圈说:“哈,农要去地震棚那里啦?那个鬼地方谁愿意去?”
王忆掏出五块钱拍到他跟前。
司机哈哈大笑,说道:“农把我当什么了?没见过世面的乡巴老啦?五元钱而已……”
又是五块钱。
司机摘掉香烟说:“这不是钱不钱的问题,我跟你们讲哦,地震棚那里又脏又乱,你看我这台车,这是崭新的东风牌……”
王忆对大胆点点头。
大胆看看周围将抱在怀里的黑布给松开,露出里面一把锋利的刺刀。
司机顿时呆住了。
王忆亲热的拍了拍司机的肩膀说:“同志,我跟农讲啦,咱们现在都是无产阶级同胞,所以我跟农客客气气。”
“如果农要跟我耍花招——你这台崭新的东风牌小卡车是贷款买的吧?我让它今晚就能烧成……”
“别别别,大哥我刚才就是跟你开玩笑的嘛,不要着急,去地震棚是吧?上车,大哥们上车,兄弟多给两脚油门尽快把你们拉过去。”司机换了腔调点头哈腰的说。
他去拿那十块钱。
王忆收回了五块,跟他说:“到了地头,钱不会少。”
司机拍胸膛:“上车、上车,一定安安稳稳把你们送过去!”
------题外话------
昨天先后得知了一个好朋友和一个长辈罹患重病的消息,心情低落,所以蛋壳今天给大家送上一个祝福,祝福大家身体健康。我想只要身体健康,生活哪怕苦一点也没什么。<script
type=b79be80750f2321dd734652c-text/javascript>show_ht3;</script>
===304.抓到一条大鱼(祝你们平安)===
<script
type=3c748cf2e6ded07a51da498d-text/javascript>show_ht2;</script>
九十年代之后,有一句话在神州大地传播,叫做‘宁要黄埔西一张床、不要黄埔东一套房’。
这句话是用来讽刺八十年代沪都人对黄埔西地区偏见的。
但在82年这句话可太正确了。
黄埔西地区繁华热闹,黄埔东地区就是个烂摊子,连石库门这种建筑都少见,最多的便是棚子,当地人叫棚户,住棚户的人很受鄙视。
而地震棚是棚户中的烂棚子……
这种地震棚诞生于76年。
那一年华北地区瞬间爆发了一场恐怖的地震。
地震惊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在全国制造出了难以消弭的恐慌氛围。
在这样的背景下,地震棚出现了,尤其以首都为最,当时首都地区原本条条通衢的公路边上见缝插针的搭建起了地震棚。
沪都也有地震棚,搭建在黄埔东一片区域。
司机给他们讲解,这种房子是用芦苇、黄泥、砖头为墙壁,以稻草、油毡铺顶,用柴木做门窗而成。
想想就知道这有多寒酸!
沪都的冬天很湿冷,住地震棚就得日日夜夜跟凛冽的西北风和透骨的低温湿气做斗争,寻常人真是遭不住这环境。
而黄埔西地区有公寓有宿舍楼,相比来说那条件可好多了。
沪都人当时确实是但凡在黄埔西有个落脚的地方就不愿意去黄埔东买房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88/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