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15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30/2996


王忆挠挠头,没办法了,大家伙都开始起哄,他逃不开了。
于是他跟秋渭水去商量了一下,秋渭水点点头冲他抿嘴笑,见此秀芳就说:“王老师肯定使幺蛾子了。”
王忆咳嗽一声用康慨激昂的语气朗诵道:“但是,中华民族的儿女啊,谁愿意像猪羊一般任人宰割?”
“我们抱定必死的决心,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国’字落下他推开,伸手示意秋渭水开始表演。
秋渭水便用清亮的嗓音唱起来:“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孝,黄河在咆孝……”
好几个老汉当场感叹一声:“我草!”
王忆熘达着回船上,反正我表演了。
听着秋渭水的歌声,大家伙推着渔船入水里,然后挽起裤腿下海爬上船去。
船队徐徐离开相公滩,他们走远了回头看,海滩上还是有一艘船在慢慢行驶着。
陈进涛还是蹲在船头。
王忆忍不住摇摇头,自己跟自己较劲,何苦呢?
其他人也有类似观感,心里都挺不得劲的,天涯岛的社员们心善,看不得这种不好的事。
于是摇橹的加快了速度,尽快回到队里。
到了队里沙虫要统一上交,王真尧挖的最多,他一袋袋的往船上倒,前前后后倒下五袋子,得有好几斤。
王忆这边收获普普通通,王向红过来问他:“你今天收了大概多少?”
“一斤来沉吧。”王忆估摸着说。
王向红听到这话很高兴,第一次出海挖沙虫就收获一斤多沉已经很不错了。
于是他继续问:“能来到几?”
王忆说:“来到八九吧。”
王向红笑道:“行啊,一斤八九两?那你可以说两斤了——等等,你为什么不说两斤?”
王忆讪笑不语。
王向红陡然反应过来:“啊?不是一斤八九两,你说的一斤来沉是八九两啊?”
王忆讪笑道:“重在参与,重在参与!”
王向红作势要拿烟袋杆敲他,却只是虚晃一枪指了指他笑了起来,说:“你王老师也不是样样都行。”
王忆很会给自己开脱。
他没有拿挖沙虫这件事来说事,而是感叹道:
“我的注意力就没在挖沙虫上,一直琢磨回学和陈进涛的事,陈进涛和陈进波兄弟摇橹在相公滩,我看陈进涛的精神状态不太好……”
果然,王向红跟着感叹起来:“我听说了,陈进涛——唉!”
赶海归来的社员们准备散开,该上工的要上工,该看孩子的去看孩子。
王忆看出大家伙饥肠辘辘,便喊了一声说:“我门市部里进的方便面多,卖不掉都要过保质期了,这样,我请大家伙吃煮面吧。”
一听这话,要散开的人群顿时重新聚拢起来,纷纷高兴的笑了起来。
孩童们更是兴奋的欢呼:“有方便面吃啦、有方便面吃啦!”
方便面现在就是高级的面,毕竟产量低下。
王忆查过资料,方便面出现在56年的曰本,最早叫鸡肉方便面,因为这款食品的设计初衷就是要方便。
到了70年国内开始发展方便面产业,由沪都的益民食品四厂来承办,厂子用了国内的土设备,发展出了鸡蛋方便面,当时年产量仅有200吨,外岛的供销社压根没有销售资格。
还好现在是82年了,从80年开始方便面产业在国内发展很迅速,自从邓公78年访问曰本并代表中国政府出席了《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互换批准书的仪式,从那之后大量曰本的生产线被引进了国内。
方便面生产线就是其中重中之重,国内一口气引进一百多条生产线,现在方便面生产量已经突破万吨了。
当然,洒落在十亿人口的神州大地上这还是不够看,只是这样一来王忆在大量带来方便面就好解释了,毕竟这是万吨级的食品了。
老人妇女孩子们纷纷回家去拿碗快,路上有人问:“王老师说保质期要到了,什么意思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30/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