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15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47/2996


秋渭水试了试,苦笑道:“我怎么分不出来?”
秀芳说:“这事没有什么窍门,比你们念书学知识可简单多了,就是要有经验,反正只要认真、不怕麻烦,多折腾几次就会了。”
“就拿你手里的来说……”
她接过去晃了晃又敲了敲,然后嘀咕说:“都是好贝,难怪你分不出来。”
王忆去拿了一瓶小糊涂仙,这是一种在江南地区毫无名气的酒水——因为它这个品牌是97年才出现的。
所以王忆直接给拿了出来,说是小厂子的酒。
他买的是52度白瓶子普仙,一款在22年相当畅销的好酒,与茅台通产一地但不是酱香是浓香。
这个瓶子包装简单,就是一张金纸上写着品牌名字和一些信息。
王忆在树下大桌上给他们倒酒,说:“这雨真是不行,在树下就感觉不到了。”
王向红敲了敲桌子接过酒杯,说道:“能湿了地皮就不错了,对于缓解旱情毫无帮助。”
他又好奇的看看酒瓶子:“小糊涂仙?这是什么酒名?”
几个人都没有什么文化,不知道郑板桥那一句‘难得糊涂’,王祥高给出自己的独到理解:
“小糊涂仙,这是告诫咱少喝酒,酒这东西越喝越糊涂,喝多了成糊涂神了。”
王忆端出来豆干、火腿、午餐肉这些常见东西,把‘难得糊涂’理论说出来。
三人理解不了,不过越是这种话题越可以讨论,他们围绕着聊了起来。
小酒喝了一阵,王忆先去烤海螺。
他给饭店准备了烤炉做烧烤,也给大灶准备了一个,于是就点燃了木炭烤海螺。
海螺烤好切片蘸芥末酱油,外岛现在压根没有芥末出售,只有过年的时候才有的卖,用来拌凉菜。
王向红用海螺肉蘸了点芥末酱油吃嘴里,吃的是一个劲的挤眉弄眼:“王老师你这料放的太足了,不行,遭不住,钻鼻子,我草,钻鼻子!”
王真刚也吃了一片,他使劲眨了眨眼,终于开口了:“带劲!”
其他的海贝也是用烤炉进行烧烤,没有炖汤或者蒸煮,烤炉上放了铁盘,随着哧啦哧啦的声音不管文蛤还是白蚬子纷纷张开壳子。
烤出来的海贝要比炖煮清蒸更鲜一些,不过腥气也重一些,说不上哪种烹饪方式更好,反正喝酒重的是一个氛围。
铁盘烤海贝算是个新奇东西,几人一边吃一边啧啧称奇,海贝烤开后里面带着汤汁。
这汤汁是真鲜了,一口咗掉贝壳里的汤汁再抠出贝肉配一口小酒,几人喝的连连点头。
后面又有人过来,王忆不断的添椅子,最后来了二三十号人围在树荫下喝酒。
王忆手头上酒多,他不吝啬,反正人多了不喝瓶装酒改喝散装酒,大家伙没意见,吃吃喝喝好不开心。
吃饱喝足上头了。
这时候一人扒拉半碗米饭收拾自己的东西趿拉着鞋子回家,把自己扔床上睡一夜。
夜里有风吹有雨落。
一夜好眠!
这场雨很小,第二天醒来又是阳光灿烂。
王忆出来后打了一套太极拳碰上王向红,王向红说:“怎么样,我说这雨顶多就是湿个地皮吧?”
他又说道:“不过晴天了也好,今天晒蛤蜊肉,你该忙就忙你的,等你回来就有蛤蜊肉、蚬子肉可以吃了。”
晒蛤蜊肉从技术上来说是简单的活,但从工序上来说却挺麻烦、挺费劲的,
得先把蛤蜊静置吐沙——这个简单,王向红昨晚已经把海贝分给家家户户了,吐了一晚上泥沙上午已经吐干净了。
接下来是上锅煮,时间很短,冷水下锅开锅后滚一滚就要捞出海贝开始剥壳。
队里的老人和孩子来干这活,寻常来说剥出贝肉风干晒干即可,但因为要送王忆的同学朋友,这是送贵客的礼物,所以要做成上品。
贝肉最怕牙碜。
为了防止牙碜王向红安排人用煮蛤蜊的汤水把剔出来的蛤蜊肉反复搓洗,一个个的搓洗,至少洗上三四遍,然后铺在盖垫上拿出去晾晒。
大清早开始,岛上便弥漫起了鲜滋味,这是老人小孩们在忙活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47/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