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15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73/2996


此时回购站里灯光大亮,照的门口两边墙壁上的宣传标语清清楚楚:
左边是‘变旧为新、变废为宝’、右边是‘发展经济、支援建设’。
穿过大门是院子,里头绑着好几头猪,外面也有人赶着猪排队,还有瘦削的女青年正挥舞着一节长竹竿驱赶着一群鸭子摇摇晃晃的进门去。
王忆说道:“回购站这么晚了还不下班?”
郭嘉笑道:“收家禽收家畜,白天太热了,家禽家畜不爱上路,所以都是晚上进行。”
他们轻松的说笑着进门,但心神紧绷搜寻着老枪。
老枪的位置很好寻找,院子正中绑起了一头大肥猪,老枪穿着围裙在磨刀。
一群娃娃围着猪转圈,时不时这抓一把那挠一把,把一头大肥猪折腾的使劲叫唤。
还有人在争辩,有人说:“我这猪不可能是六级,马师傅,给定个五级吧。”
“就是,马师傅你给他定个五级吧,你看他这猪的猪头猪屁股上的肉,真能定五级,甚至可以定四级。”
“老黄算了,咱胳膊拧不过人家大腿的,县官不如现管……”
一个环抱双臂的老汉叼着烟卷沉着脸说:“你们逼逼赖赖什么?”
“怎么了?你们意思是说我老马眼光不准?还是说我徇私枉法故意给你们压级了?”
卖猪的汉子激动的说:“你就是压级了,别以为我们都不知道,你们给我们压级可卖给食品厂的时候却会利用关系让他们定高品级,这样来赚差价!”
老汉勃然大怒:“放你娘的狗臭屁!你这猪就是六级,而且我先不收你的猪了,你先等着,我最后收你的猪!”
一听这话,卖猪汉子悲愤欲绝。
乡下卖猪有个小窍门、潜规则,那就是养猪人会在卖猪之前拼命的给猪吃喝,而且让它们吃结实的豆粕,让它们吃的肚子圆圆更压秤,多卖两斤肉钱。
但这得迅速上称,否则时间久了猪消化了会拉屎撒尿,那可成偷鸡不成蚀把米了。
卖猪汉子叫道:“见刀!当场杀猪来剔肉称重,我不管你给我定什么级,我用猪肉说话!老枪,杀猪!”
听到这些话王忆就明白这里头是发生了一件什么事。
正如郭嘉所说,大码公社今天正在收猪,根据82年江南地区的规定,收生猪要由收猪员进行评级,不同等级不同价钱。
而生猪等级跟生猪出肉率息息相关,共定为12个级别:
每百斤毛猪出肉达到77斤,评为1级,总价格为53.2元。以下每百斤毛猪出肉下降2斤,低一个级别,价格相应低1.4元。
比如每百斤毛猪出肉75斤,评为2级,价格51.8元;每百斤毛猪出肉73斤,评为3级,价格50.4元。以此类推,最低一档为每百斤毛猪出肉55斤,评为12级,价格37.8元。
对于现在这个市场还实行计划经济所有制的社会而言,这种阶梯式的生猪收购价格既合理又公平。
而且回收站的收猪员都是有着丰富屠宰经验的老屠工,对生猪出肉率的评估有着极高的准确率。
可是因为估猪全靠肉眼和肉掌,定级主观性比较强,有些农户不够透明、缺乏准确性,总担心自家的生猪会被评低等级。
这事能理解,现在老百姓一家也就养个一两头猪,这猪往往代表一年的花销:
土猪往往长不了很大,二百斤就是大猪,往往是一百七八十斤就要出栏。
于是一头猪哪怕喂养得当被评为一级,那百斤价格也不过是53.2元,一头一百五十斤的猪才八十元左右。
一年辛辛苦苦、省吃俭用养大两头猪对老百姓来说代表了太多太多,老百姓肯定希望自家的猪能定一个好评级,一头猪能多赚个五块八块也好呀。
很显然,如今卖猪的渔民和收猪员产生了冲突,于是他们就要用最传统的方式来解决争端:
当场杀猪,这在外岛有个专用词,‘见刀’。
杀猪之后就要放血剥皮去内脏剔肉,然后将肉称重,这样定级最准。
王忆挤进人群结果被人给推了出来,有人歪头说:“你这个青年真能挤,这么想看热闹啊?”
郭嘉习惯性要骂娘,王忆把他拦住了。
这时候卖鸭子的姑娘赶着鸭子过来了,怯怯的问道:“马师傅,你什么时候来收鸭子?”
收猪员说:“你先等着,没看我们忙着吗?小孩没有眼力劲,大人呢?”
赶鸭子的是姑娘,可鸭群后头有个中年汉子在压阵——他是负责查漏补缺的,大晚上的走丢了鸭子那就要让人心疼了。
中年汉子显然才是当家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73/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