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16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37/2996


教师们绝大多数都是外岛农村小学的教师,平日里下馆子机会少,结果结业晚宴上又是烤肉又是冷锅串串的,各种美食让他们算是开了眼。
那是一顿大餐!
他们回去后自然把这顿饭添油加醋的说了出来,反正这年头也没其他好炫耀的,他们来一趟县城,总不能回到岛上后说自己只是在学校里学习没有去县里逛吧?
即使他们这么说,社员们也不信,谁来一趟县城而且还是来二十多天结果只龟缩在个学校里念书?
要是这些教师能有这学习劲头,他们至于连个师范中专都考不上只能当民办教师?
八十年代只要能考上中专师范,那起码就能成为正式教师端上铁饭碗、吃上商品粮!
王向红、王东喜、麻六这些场面人正在里面忙忙碌碌,这还没有到饭点已经来了不少人,他们得招呼人。
这年头能下馆子的农村人要么是大包干后发了财的、要么是生产队的干部,总之他们跟王向红多数是相熟的,王向红便忙着递烟添茶。
本来王东喜在招呼教师们,因为人家来了就直接搬出了‘王老师’的名头,他怎么着也得帮王忆给照顾到位。
王忆、徐横、孙征南到来就用不着他了,把他解放去了后厨。
但他还不想去后厨。
王向红让他去后厨帮忙,他闷闷不乐的说:“支书你看我穿着西装、穿着这雪白的衬衣,后厨那油烟太大,我不能进去,白瞎我这衣裳。”
王忆说道:“昨天不是已经把排烟机给装上了吗?厨房油烟还是大吗?”
他让教师们等等,自己领着人准备往厨房送海鲜小凉菜、冷锅串串调料、烤肉料这些杂七杂八的零散东西。
王向红说道:“你别听他的,后厨的排烟机很好使,没什么油烟,他就是不想去干活。”
前来捧场的黄志武笑道:“王支书你别这么说,你们文书穿的是白面一样的衬衣、一套崭新的西装——这西装是租来的吧?现在租赁的西装是不能染上灰尘的。”
“什么呀,这是我们队里的服装队自己生产的。”王东喜赶忙说道。
虽然黄志武是给他说话,可是……
事关队里的颜面,有些事情必须得解释清楚,不能过分的谦虚。
领袖同志曾经说过,谦虚是美德,可过分的谦虚是虚伪,虚伪是要不得的。
黄志武听了他的话后一愣,满桌的人都一愣。
他们诧异的看向王向红、王东喜等人身上的西服——
不知道是什么料子的,反正穿上去看起来很不赖,特别是肩膀位置撑起来了,让干瘦的王向红都有一种器宇轩昂的气质。
黄志武难以置信:“你们队里人我都认识,还有会做西服的?不是,我知道了,又是王老师啊?你们王老师什么都会啊?”
王忆摆摆手说:“这次还真不是我教的,是我的朋友帮我买到了一家纺织厂做的西服半成品。”
“这都是人家城里工厂生产过程中出了点问题的西服,于是他们不要了,当废品处理了。”
“我朋友帮我买了下来,找货运汽车捎到了翁洲,我去带回来跟队里的女同志们一起商量着进行了修缮,修出了这些西服。”
“穿起来还不错哈?”
一个村主任感叹道:“何止不错?这简直就是工厂里出产的成品西装!那你们队里还有西装吗?能销售吗?”
“我也以为这是你们租赁的,现在咱县里头有租赁西装的店铺,专门供年轻人结婚租赁,没想到你们队里自己生产上了。”
“你们队里要是能生产,那我也得买一件!”
这些社队干部的反应不出王忆预料。
整个八十年代服装市场就是西装崛起于华夏大地的主场。
现在还不行,等到87年十三届一中全会召开,新当选的大领导们会集体穿西装亮相,那时候才是人不分男女、地不分南北,整个中国都会掀起西装热。
不过现在西装地位已经起来了,就像天涯岛上的老人所说,西装是高档服装。
这并不是因为当前国人崇洋媚外,觉得外国人的服装就是好,而是从建国至今人们接触到的都是老三装,在审美方面已经产生疲惫感和逆反心态。
这不是王忆自己的揣测,是他搜索八十年代的西装信息时候看到的《时装》杂志社社长周长青对于当时西装热的一个评价。
而且《时装》这份杂志就在今年也就是1982年初刚开了一期特刊,标题是【中山装,再见】。
众人热烈的开始订衣服,王向红高兴的咧嘴笑。
他看到了西服的市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37/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