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17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38/2996


麻六笑道:“会,昨天刚学会的!”
“可简单了,就是个油门、离合配合起来挂挡,等大义哥你明天跟我去了沪都,我教你,等你学会了给你骑……”
王东义听到这里惊喜的叫了起来:“给我骑?你让我骑摩托车?”
麻六说道:“对,你得学会骑摩托车,然后在市场外等着我,要是有人要抓我,我就往你那里跑。”
“你听到我喊你就发动摩托车,等我跳上来坐稳里立马发动摩托车离开。”
“我跟你说,这摩托车有劲,速度可快了,跟兔子一样,一松油门嗖的就窜出去了!”
王东义听的面色潮红,激动了:“哈,那我可得好好学,我、我还没有见过摩托车。”
麻六说道:“我教你,真的很简单,这开车就跟摇橹一样,多开几次就熟练了。”
王向红问道:“你刚才说要在沪都的小商品市场之间转移阵地做生意,就是要利用这台摩托车对不对?”
麻六点头说:“对,所以我才有信心可以在这些市场里做好买卖,因为只有咱们队里的买卖可以这样转移着做,只有咱们有摩托车呀!”
“其实咱们也不光能卖,可以给社员们捎带商品,我看过了,光是富民街上的商品就极多,货源来自全国各地。”
有人回过头来说:“咱们要买什么去门市部就行了,让王老师捎带,王老师捎带的便宜。”
麻六说道:“富民街小商品批发市场里的商品也便宜,要不然市民甚至说周围城市的个体户们为什么纷纷来批发市场买?就是因为便宜。”
“比如说男式节约领吧,在市场里大约是1块3毛钱,国营商场要两元还要票!国营商场里每对10元左右的绣花枕套,在市场里只卖5至7元!”
王向红点点头说:“这样确实便宜,不过咱们不用着急买,先把社队企业的存货卖出去。”
麻六豪气的一挥手说:“这个很简单,交给我吧,今天我之所以花费船费回队里,第一就是要跟大义哥一起带上更多的货。”
“本来王老师说,让大义哥再带两皮箱的货过去,我看这样不行,得推着小推车,推它一车货过去!”
王向红挠挠脖子说:“咱们队里也没有那么多的货呀,衬衣、假领子倒是多,但咱在县里不够卖……”
“去沪都卖更值钱。”麻六说,“男士的假领子——人家沪都叫的洋气,叫节约领,在市场里能卖一块三毛钱,在咱外岛都是五毛六毛的。”
“都是城里人不假,可咱县里人哪有沪都人有钱?”王东喜摇摇头,“其实咱县里百货商场的假领子也不便宜,国营商场同样要卖两元,但老百姓不舍得买。”
麻六说道:“这不就得了?沪都人舍得买呀!”
他说着又感叹一声:“咱们的社队企业要是在里面有个摊位就好了,那市场里有很多外地工厂的推销员,他们直接把自家工厂生产的货推荐给摊贩代销。”
“摊贩什么都不用管,睁眼闭眼就可以收钱!”
社员们羡慕傻了:“这不是捡钱吗?”
麻六说:“当然是捡钱,你们真该去看看现在沪都的经济有多活跃,陈谷哥跟我说,就这个富民街小商品市场,每天来来往往的约有万余人次,假日还要翻倍!”
“你们知道他们市场每月成交额有多少吗?我说出来你们都不信——约在70万至100万元上下!”
社员们这次真傻了。
被这个数字吓傻了。
他们一个月赚七十元就欢天喜地,结果人家市场一个月的成交额有七十万到一百万元?!
有人下意识就说:“不可能,这不可能,沪都人口才多少?他们天天去那个市场买商品吗?”
麻六从包里掏出一张报纸递给王向红,说:“不信你们让支书念一念报纸上的新闻,这是《新民日报》的报纸,上面的新闻不能作假吧?”
“而且我也跟你们说了,来小商品批发市场买货的不光是沪都市民,还有很多周围外地的个体户。有个叫义乌的地方你们知道吗?他们就来沪都的小商品市场拿货回去卖,转手还能卖上好些钱呢!”
王东喜听到这里也绷不住了,叫道:“这不是投机倒把吗?”
麻六说:“我也这么说来着,但陈谷哥说,现在国家鼓励个体户来搞活市场经济,义乌走在了前列。”
“他们那里没地也没工厂,所以鼓励个体户们走向全国去收货,然后再集中起来进行销售。”
王向红眯着眼睛借着灯光看向这张报纸的头版头条,说道:
“国家调整经济方针给零售经济战线带来新变化,富民街小商品批发市场树立经济改革的思想、秉持为人民服务的方针,努力引进全国各地物美价廉的商品,打开了产品销路,在服务了人民、活跃了市场的前提下,还给个体户朋友们带来了巨大利润……”
“根据市统计局的统计结果显示,上半年一到六月份,富民街小商品批发市场最低成交额为71.5万元,最高成交额为124万元,预估全年最高月成交额将出现在12月份,可以达到二、我草,二百万元??”
王向红吃惊的抬起头看向麻六。
麻六重重的点了点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38/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