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19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54/2996


“支书你相信我,随着咱们国家改革开放,这人民会越来越有钱,有钱了他们就想要旅游,而咱们外岛很漂亮,又有海又有山,又有鱼虾蟹又有鸡鸭猪羊,以后内陆会有人来咱们这里旅游。”
“咱们生产队到时候家家户户都是渔家小院,做渔家菜、住渔家房,这叫渔家乐!很有发展前途的,到时候社员们坐在家里就能收钱!”
王向红让他的中英文结合给震住了。
这么叼的吗?
然后他问:“可是钱从哪里出?人从哪里出?盖房子,孙老师和徐老师是专家,盖楼房呢?我觉得他俩不行!”
王忆说道:“这事我都仔细想过了,咱们队里盖房子多呀,家家户户都要盖,需要多少砖瓦?”
“如果这全靠买,不说需要多少钱,就说渠道吧,咱们哪有渠道买这么多的砖瓦,是不是?”
王向红点点头:“这也是个费劲的事。”
王忆说道:“所以,咱们直接建砖窑、建烧砖厂,咱们自己烧砖!”
王向红愣住了。
他仔细看王忆。
昨晚也没喝多少酒呀,怎么到现在还在说湖涂话呢?
王忆分析道:“以前咱们队里拉电线的时候,然后需要电线杆多,咱们就自己烧沥青油炸电线杆,为什么?因为省钱啊!”
“现在咱们需要的砖头多,那为什么不自己烧砖呢?而且咱们一旦可以烧砖出产砖头,不光是咱们生产队自己建房子要用,还可以面向全县各公社、各生产队销售!”
“支书你听我说说是不是这个道理?咱外岛人有了钱干啥?翻新房子、盖新房子,是不是?”
“那你看到了,老百姓生活水平逐渐升高,老百姓手里逐渐有钱了,到时候多少人想要盖房子?”
“咱们队里要是有砖窑厂往外出产砖头,那全县多少人要来咱这里买砖头?这生意它能不好嘛!”
王向红额头沁出了汗水。
他说道:“你说的一点没错,是这么回事,确实是这么回事。”
“咱们队里自己需要大量砖头,外岛各生产队以后肯定也需要大量砖头,这没毛病,这点我也能想到。”
“可是!”
他加重了语气。
“可是,咱们怎么生产砖头?生产砖头的具体工序我不懂,大概的我懂,生产砖头需要砖窑,用砖窑来烧。”
“好了,咱们要出产砖头那先得有地方建起砖窑,有了砖窑还得有泥土有煤炭对不对?还得、还得有机器,有打砖坯子的机器!”
“我问你,咱们有啥?都有啥?”
王忆坚定的说道:“咱们有人!人能胜天、人能胜地,领袖说,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
王向红听到这话气的想打他:“你小子!快给我拉倒吧,少拿领袖的话来压我,这一套对我来说没有用!”
“你不能盲目的搞建设,就像黄土公社以前盲目的搞那个海水稻种植,结果还不是劳民伤财了?”
王忆说道:“对了,支书你说起这茬还真提醒我了,咱们之前不是说要学习袁专家吗?我最近研究了一下,海水稻这个东西在我国农耕历史上是一片空白。”
“所以我寻思,你能不能委托黄土公社那边的同志搜一下海水稻?要是能找到,咱们就把它们献给国家、献给农研所,也算是给国家、给人民立下大功了!”
虽然已经是中秋,但还能找到水稻的踪影。
长江上游地区以单季中稻为主,一般在8月下旬收割;而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区早稻在7月下旬收割,晚稻在10月下旬至11月收割。
像是翁洲地区自然属于长江下游,现在刚进入收晚稻的初期阶段。
王向红说:“你少来这些有的没的,野水稻早让黄土公社给造没了,不过你真觉得这东西利国利民?”
王忆叫道:“支书我这可不跟你开玩笑,海水稻这个物种迄今为止在咱国内还是个空白,要是咱们能把野生海水稻的植株送给科研人员,这绝对是一件能填补国内一项空白的大功!”
‘填补国内一项空白’在当前年头是宣传口的风口,广播和报纸上经常会说哪个省市地区哪个厂研究出了什么东西,填补了国内一项空白。
对于王向红这种一心为国的老同志、老干部来说,要是真能做到那可就骄傲了。
于是他抽了口烟毫不犹豫的说道:“行,那我让黄土公社的熟人再好好找找这个东西。”
“以前咱们外岛确实长过海水稻,不过就是在没有人烟的荒岛滩涂地里零星能看见,这两年没再怎么听见有人说这个东西,因为一旦被人发现就会立马让人拔走收了稻米。”
王忆一听这真是浪费了,他问道:“那没有人取了稻种自己回来种植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54/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