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20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00/2996


没有好条件,妇女们修网工具就用一个简单的竹梭,不同渔网,形状规制不同,修补手法也有细微差别。
这会礁石滩上堆积了好些渔网,此起彼伏,用一句歌来唱的话就是‘沿着江山起起伏伏温柔的曲线’。
渔民很喜爱渔网散开后的样子,谁家渔网多,证明谁家有钱、有能力,生产队亦然是这道理。
竹梭子在妇女们手里如同飞梭,缝补渔网本质上跟用织布梭子来织布一样,梭子带着线这边进那边出、那边进这边出,将一张渔网的破损看很快就缝补起来。
缝补了这个破口,那边还有破口哩!
妇女们不急不躁,手头上忙活着一个破口、眼睛找着下一个破口,她们嘴里还不停,嘴巴里随便聊着天。
现在聊天话题多,有电视有收音机,她们听了新闻便在一起随意的聊:
“打完了女排世锦赛,现在还打男篮世锦赛是不是?我听广播上说是第九届男篮世界锦标赛。”
“嗯,咱们国家输给美帝了,有穆铁柱也不行呀,美帝还是有能人,能打得过穆铁柱。”
“广播上说这个穆铁柱有两米二,两米二啊老天爷,那不是跟个电线杆子一样?”
“他十六岁就有两米高了,去集上卖鸡,然后叫人发现了,送去了体育队,然后国家体委看他是个人才,用二十个篮球把他从县里换到国家队里了……”
王忆站在旁边听着妇女们聊天看着她们飞梭织网,看了没一会就没耐心了。
他摇摇头要走,妇女们问道:“王老师你咋摇头了?我们说的不对吗?”
王忆坦然道:“不是,你们说的没错,是我看你们缝补渔网没意思,你们可真有耐心,这活我干不来。”
张爱萍哈哈大笑:“你们大老爷们是摇橹放网的料,我们妇女同志是缝补渔网的料,社会主义分工各有不同嘛。”
还有人说:“秋天补网最舒服了,这样你还没有耐心?秋风不躁,晒着人暖洋洋的真舒服,要是冬天补网——我跟你说,王老师,那西北风割人割的生疼哟!”
秋天海岛上的阳光确实美好,不燥不热、透着从容。
这种阳光适合晒鱼鲞,今天的主要工作也是晒鱼鲞。
不过鱼虾还没有送回来:
壮劳力们出海去了,不是去捕鱼是去买鱼,早早的就去了市里码头上买鱼,买到什么鱼算什么鱼,趁着天气好赶紧晒鲞。
王向红来码头就是掐算了一下,觉得天涯二号该回来了,他是来接鱼的。
果然,他们下来时间不长,天涯二号的矫健身姿出现在海面上,碾破海浪,乘风归来!
渔船里头全是一筐筐的鱼虾。
集体晒鲞对鱼获的需求量大,光凭他们捕捞储存的鱼获不够数,毕竟岛上的冷库是天然冷库,制冷能力不行,鲜鱼获保存个三四天问题不大,再久可就不行了。
所以会先集体采购一批鱼虾回来统一晒制,后面若干天的鱼获也不卖了,分给各家各户继续晒鲞。
渔家晒鲞规模大,鱼鲞可以拿到集市上换点零散物资、粮食粮票啥的,是渔家收成的重要来源组成。
为了能卖出个好价钱、为了吸引顾客,渔家人晒鲞都是用精挑细选的鲜鱼。
鱼鲞经过晾晒后,难免会流失鲜美滋味,这种情况要是再用不鲜的臭鱼、埋汰鱼来晾晒,那晒出来更不好吃。
而且这次鱼鲞是晒出来给王忆用的,所以队里格外上心,更得用好海货。
一箱箱的鱼放下来,什么鱼也有,安康鱼、大黄鱼、带鱼等等,甚至还有几筐子的墨鱼。
王向红拿起墨鱼看了看,笑道:“怎么还又买了墨鱼?”
大胆扔掉烟蒂说道:“碰到了民兵队上的一个战友,这是他送咱的。”
王向红随机挑选着海货看了看质量,最后点点头:“行,货不错,都是好东西。”
他招呼妇女们说:“赶紧处理鱼吧,渔网的事先放放,趁着日头烈秋风暖,咱把鱼鲞晒出个透香!”
不用通过大喇叭广播,大家伙呼朋唤友、吆三喝四,然后码头和海岸上便热闹起来。
晒鲞要剖鱼,得先洗干净剖开再洗干净,码盐腌制后在竹篾上摊开,剩下的再交给阳光晾晒、交给时光发酵。
上百个妇女先后到来,两人一组提上筐子然后便蹲在海边开始洗鱼,一条条的洗干净码放起来,剖开将鱼肠鱼脏器收拾出来——这不能扔掉,回头喂鸡鸭。
剖解后的鱼再次清洗,洗干净后再次码放起来,这样就可以统一晒制了。
老人们端出盐罐子来准备开工,学生们也拎着晾晒工具来忙活,海岛开始了集体活,异常热闹。
狗子们混迹其中,它们偶尔也能获得一些鱼肠奖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00/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