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232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27/2996


后面上课的时候学生们那叫一个积极,学风之正,把王忆感动的都要掉眼泪。
太努力了吧!
他想起捕捞业中的哈士奇效应——
相传挪威人爱吃沙丁鱼,尤其是活鱼。于是挪威人在海上捕得沙丁鱼后,如果能让它们活着抵港那卖价就会比死鱼高好几倍。
但是由于沙丁鱼生性懒惰、不爱运动,它们被捕捞后会静止在水中导致缺氧而死。
这时候往里放一条哈士奇,哈士奇这狗东西最爱乱折腾,会折腾的沙丁鱼们活力十足,导致它们到达港口的时候依然活得好好的。
现在班级里就出现了哈士奇效应。
王状元就是那条哈士奇!
上午到了十点多,雨幕停歇,王向红等到中午看了看天气,看到天上阴云被风给吹散了,便开始在大喇叭里喊话组织垦荒行动。
垦荒是生产队的大事,要有组织、有纪律的开展。
首先得进行一个动员大会。
中午吃过饭,全体社员来到学校操场列队参加垦荒大会。
虽然只有劳动力参加垦荒行动,可老人们小娃娃们也得配合这项行动,比如老人要负责做饭,娃娃们要负责收拾家里卫生。
王忆让孙征南给学生们列队后并入社员队列,以后下午学生们不上劳动课或者体育课了,就去垦荒干活。
王向红先进行垦荒动员,他一手掐腰一手拿起铁皮喇叭喊道:
“各位社员、各位同志,今天大家伙聚集在这里的目的,你们都清楚,肯定都清楚!”
“是的,咱们今天开始要利用冬闲时节进行垦荒!”
“咱们岛上的农田少,粮食不够吃,以往咱们没有条件去开拓新农田,所以只能接受这个事实。但是现在王老师给咱们队里带来了打地机,那么咱们能不能好好利用起这件机器,给生产队再开拓出一部分农田呢?”
“我认为肯定是可以的,64年国家提出了‘农业学大寨、工业学大庆’的口号,咱们当年就响应国家号召,给生产队开垦了二十余亩的新农田,这事老少爷们都有印象吧?”
社员们回应热烈:“记得!”
王向红满意的点头,说道:“说起这个事咱们必须得再提一下大寨村。这个大寨村它本来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村庄,当地修县志,哪怕大寨村离县城只有5公里,可县志上都没有记载大寨村的名字。”
“为什么?这大寨村自然条件非常恶劣,因此十分贫困,民不聊生啊。村子位于虎头山脚下,山坡上悬挂着层层土地。旧社会的时候每年多灾多难,老百姓经常努力工作一整年,却连最基本的填饱肚子都做不到。”
“因此咱们听广播、看报纸都知道,那时候大寨村有四多,讨饭的多,卖儿女的多,扛长工背短工的多,外出逃荒的多!”
“但是!”
他话锋一转,左手握拳使劲一挥:“但是在办起农村合作社后,大寨村在他们领导人的率领下,组织群众走集体化道路,率先向山中恶劣的环境宣战了!”
“此后接近十年啊,他们凭着自己的双手和肩背,拿着锄头,背着箩筐日日夜夜辛苦地劳作,开始造梯田!”
“最终他们在不到2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种植了1000多亩的树木,翻新800多亩的良田,修建12公里的盘山公路,并建造6座水库、14公里的盘山水渠,铺设了3万多米的地下水管,成功实现了农业机械化和水利化!”
“同志们啊,以前我就多次说过,咱们生产队的这个情况跟大寨村是很像的,大寨村在虎头山下,咱们在天涯山下。”
“他们能靠肩挑手提的硬生生开辟出一个新天地,我们就不能吗?”
王忆听到这里眼睛都直了。
他知道垦荒是大活,但老队长这是啥意思?准备整活整出个特大的?
不会要垦荒垦上好几年吧?
还好王向红比他清楚当前形势,他继续说道:“在过去的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我们生产队已经多次开展过垦荒行动,并取得了优异战果,这种情况下今年咱们再次重启垦荒行动主要有两个目的!”
“第一个目的是重走开垦路、重学大寨精神、重提艰苦奋斗筚路蓝缕的精神!”
“第二个目的就是要垦荒!要开垦出农田!这个冬天要开垦出最少五十亩的新田来,来年全种上红薯,入秋以后家家户户多分它一千斤的蜜薯!”
“好不好!”
一听明年家里可以多分一千斤蜜薯,社员们真是热血沸腾、斗志昂扬了。
喊‘好’喊‘干’的声音山崩海啸,大家伙都被触动了。
西瓜红蜜薯真是宝贝!
现在家家户户都舍不得随意吃,这东西都被晒成红薯干用来走亲戚的时候当礼物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27/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