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28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29/2996


他把日后国内海滨城市搞旅游业的一些点说出来,听的叶长安便赞叹不已。
这是审美和发展上的时代差异,四个年代的差异!
叶长安不懂未来旅游业发展趋势,但懂人。
王忆的表现让他非常满意。
特别是王忆还给银滩的旅游发展定下了个方针策略:观海景、游海水、品海鲜、买海货。
另外王忆的人文情结也让他很欣赏:“建设景观、发展经济容易,而得民心、得人民拥戴却难。”
“相比起来,征用这些农田才是最难的,不能损坏农民同志的利益,不能伤害农民同志对党和组织的拥护积极性,同时还不能浪费国家财产和资源——很难啊,爷爷,这考验你们智慧的时候到了。”
十里银滩这地方属于主岛的郊区地段,后面便有小村庄。
叶长安直接领着两人去了最近的一座小海草房。
此时房子上的烟囱在炊烟鸟鸟,一名老太太在烟火熏黑的柴火灶旁做饭。
屋子收拾的挺干净,里面家具也挺简单,铁皮水壶、凋花的老家具、挂在墙上的领袖半身像和挂历,另外就是碗快了。
叶长安说是上门来讨碗水喝,老太太很热情的招待他们,给他们倒了热水,还夸赞了秋渭水:“这丫头真靓呢,就跟是挂历里头走出来的一样。”
王忆觉得挂历里头的都是一般货色。
秋渭水向她道谢,叶长安跟老太太聊了起来,从领袖同志切入话题并切入的很成功。
老太太提起领袖同志很激动,那敬仰之情、信服之情,瞬间溢于言表。
叶长安主导话题,从领袖同志切入后转向了新中国的建设、转向了福海的发展,然后说‘听了个小道消息’,把‘县里想发展经济让老百姓富裕起来所以要选定一些景点进行开发其中就有银滩’的话题抛出来。
他说到了需要将农田改为公园来招待来自祖国各地甚至全球各国游客的事,问老太太有什么看法。
老太太很明事理,说:“我支持国家的建设工作啊,咱们银滩是好地方,以后要招待亚非拉的无产阶级同志们来参观?那太好了,就该让他们来看看咱们新中国!”
王忆听着老太太的话有些恍然大悟。
现在是83年的年初,还不是23年,两个年代的特点不一样,他以为的难题未必是这个年代的难题。
叶长安陪着老太太继续聊领袖同志,聊完了一碗热水他告别离开,老太太还意犹未尽。
公者千古。
把人民装入心里的人,人民愿意把他举过头顶。
在海滨逛到八点钟,双方分开。
叶长安去上班,王忆和秋渭水先行返回天涯岛,该准备开学的事宜了。
教师们已经就位,李岩京从正月里就天天过来,跟教师们聊天、跟学生们聊天,天天去查看山顶校舍工地的进展,对未来真是充满期许。
王忆回到岛上,他也在岛上,正教导一群小孩背诵三字经。
秋渭水笑道:“行呀,李老师,你提前跟学生们打成一片了。”
李岩京惶恐的摆手:“不打不打。”
他之前在多宝小学真是跟学生们打成一片,不过他是挨打的一方……
王忆冲他招手,说道:“走,领你去看看咱们学校开学的准备工作都进行的怎么样了。”
李岩京可是他钦点的接班人,这小子天生会教学,而且对他有着蜜汁崇拜,是他的小迷弟,最适合帮他来看管学校了。
他们先去查看县里送来的课本。
全套的课本被放入了祠堂空出来的厢房,推开门便是清新的油墨味,让李岩京忍不住的作深呼吸。
课本全数清点,李岩京点过几套后奇怪的说道:“好像都多了一本?还是今年咱们的学生多了一个?”
王忆正疑惑,随即反应过来:“你有没有想过,或许是这里的课本包括了教师们的教书本?”
李岩京尴尬的笑起来:“哈哈哈哈,要不然你是校长我是一年级教师么?还是你仔细。”
王忆翻白眼:“当校长跟仔细不仔细有什么关系?”
他揶揄着李岩京把课本清点一遍,没有问题,然后他们又去看桌椅。
崭新的桌椅占据了老木匠家宽阔的院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29/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