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29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54/2996


毕竟对于全县而言,他们一个村庄消耗的油料不算什么。
夏至当天,王忆、王向红和社员们冒着开始炎热起来的日头来到码头。
就在他们眼前。
密密麻麻的渔船上挂上了红旗。
海风激荡,红旗猎猎。
王向红一声令下,码头两畔的湛蓝海面变了颜色。
船机开动,蓝色变白色,白浪在翻滚!
===540.未来会更好===
渔船全数换成机动船,按照翁州地区海洋机动船管理规范,那他们就得给船改名字了。
而解放之前,外岛的渔船都有一个土的掉渣的名字。
这事王忆听老人们聊起过,很有意思。
就跟那时候农村人给孩子取小名一样,怎么贱怎么来、怎么让人嫌弃怎么来。
比如有按照船的外形起的船名,如鸭尾巴、狗脸、大叉子、绿叶梢子等等。
有按渔民喜欢事物起名的,如肥猪、面条子、咸菜缸、笨小子等等。
还有一些最奇特,是渔家人随心所欲不知所云起的名字,如丑篓子、小五环、二留勐子等等。
这些船名都是天涯岛渔船起过的,有些老船现在还在沿用这样的名字。
至于渔船为什么起这样的船名,就是因为一个说法。
渔家人说,穷人的渔船起了好听的名字,会让龙王爷以为是多稀罕多珍稀的好船,便会拉去龙宫充公。
这点跟穷人给孩子起丑名字的道理一样,穷人家的孩子如果名字起的太金贵了,会引起阎王小鬼们的稀罕,会被抢走命。
这个传统一直保留至今,王丑猫还有王状元全家的名字都能证明这点。
而渔家的传统已经改了,新中国建立后不多年就成立了渔村渔业合作社,渔家人改变了以前的观念,渔船的名字开始按在生产小组里的排序起船名。
如一队的一号、小五号之类,如天涯二号、天涯三号、天涯101号等等。
现在改革开放了,渔船管理的更规范了,开始像汽车一样安装牌照并给出证件,其中牌照号现在便成了船名。
比如天涯二号的船名实际上叫做翁福渔04165。
翁表翁州,福代表海福县或者说福海地区,渔是渔业生产作业船,拥有《捕捞许可证》,04是福海专属序列号,165则是天涯二号的专属号码。
这代表它是福海地区统计出来的第165艘机动船。
王向红负责了给渔船送检登记起名字,每个渔船都用油漆给漆上了新舷号。
一下子,天涯岛的船队成型了。
船队出来就得出海劳作。
这个季节是捞毛蚶的好时节。
王向红做出决定,派出机动船去采取先进工艺捕捞蚶子。
王忆还没有见过规模化捕捞蚶子的场景,所以他也得参与。
提起蚶子,岛上的渔家汉子们有着说不完的话:
“咱东海外岛的海湾和前滩真是盛产各种蚶子,毛蚶、血蚶,春末夏初随便挖随便有。”
“我记得以前听县里头有文化的老师说,咱当地的渔民很早就有捕捞毛蚶的历史记录了。”
“这还用老师说?我小时候就知道,民国时期沪都的十里洋场所需蚶子几乎都是咱们外岛给供应的,我爷爷就给沪都送过好几年蚶子。”
王忆感兴趣的问道:“那时候也是规模化的捕捞蚶子?那时候可没有机器,咱们的祖先是用什么方式来捕捞?”
“锄大篙呗,现在也用。”王东虎抽着烟随意的说道。
有老渔民给王忆介绍了一下。
以前的生产工艺很落后,生产方式是老风船靠风力做动力,然后渔民们站在船上手持一种叫大篙的工具捞,所以俗称为锄大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54/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