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3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6/2996


王忆把他们赶走:“劳动课还没有结束呢,还在上课呢,你们继续去劳动,女同学也得劳动,女同学跟着我准备晚饭。”
做八宝糯米粉挺麻烦的,主要是事发突然,得提前泡上糯米,否则很难煮出绵软又有嚼头的饭来。
还好这会时间还早。
王忆知道学生们能吃,直接拎了一袋子百斤重的糯米,倒出来让女学生们分批次来淘洗干净浸泡起来。
糯米得泡两个小时,这期间他跑去看王向红领着王东喜挨个给队里的灯泡装灯罩。
他给王向红出主意:“支书,得在灯罩外再加个木头防雨罩,要不然一下雨就完蛋了。”
王向红笑道:“你当我这个支书吃干饭的呀?早安排好了,你祥高叔已经量过这些灯罩的尺寸了,他会贴着做防雨罩。”
又是夕阳西下,大灶里的糯米泡发好了。
很白很饱满,泡在水里跟小珍珠一样。
女学生们没见过这么多糯米,一个个牢牢地守在跟前,她们的目光让老黄很不舒服:
你们怀疑我会偷吃?
王忆琢磨着时间差不多了回到大灶,他伸手抓了把糯米看了看,看见漏勺又来了。
漏勺冲他点头哈腰、一脸媚笑:“校长,今晚做什么饭?我给你打下手——啊不对,我来动手,你监工就行了,你负责动嘴,我负责动手。”
===124.接二连三老物件(周末快乐)===
伸手不打笑脸人。
特别是这个漏勺笑的还很谄媚、很讨好,冲着他不好说硬话。
正好王忆已经把材料准备好了,倒也不担心他看出什么,这样既然他愿意来忙活,王忆便没有拒人于千里之外。
他让漏勺去烧火煮糯米,煮八成熟。
这是技术活,大迷糊还真干不了,而对漏勺来说却是小菜一碟。
真正要展现技术的,还得是王忆。
八宝饭的精髓不在饭上,就像老婆饼的精髓不在饼里。
八宝饭对配料要求很高,这方面王忆倒是有所准备,他在市场买到过成品的八宝饭配料——一份一包料,他买了一箱子。
像江浙沪一带寻常做八宝饭是用猪油来温锅,这配料是用黄油,相对猪油来说黄油更香甜一些。
黄油在铁锅上抹一圈,再把各种干果、果脯倒进去,这就是‘八宝’了,蜜饯、枣泥、莲心、桂圆、葡萄干、核桃仁等等,东西还是很全的。
工业化美食就是有这个好处,你别管味道是不是地道,反正配料给你安排的明明白白。
剩下的就是等待糯米饭出锅。
糯米饭八成熟,拉开锅盖当场有热气腾腾的冒起,带着糯米特有的香甜。
这时候的糯米还不太熟也不太黏糊,王忆门窗都打开,顿时有海风哗啦啦的吹进来。
糯米香甜滋味一下子被吹出去了。
守候在外面的学生使劲呼吸,那呼哧呼哧的声音跟开了一台台的小功率抽油烟机似的。
等到糯米凉一点了,王忆用铲子给它们换锅子,贴一层糯米铺一层豆沙,铺一层豆沙再来一层糯米!
漏勺看呆了:“王老师,你、你哪来这么多豆沙?这够你开个包子店卖豆沙了!”
王忆淡淡的说道:“沪都有的是。”
漏勺羡慕的说:“你也真舍得,这么多豆沙呢,要是搁我家里我能吃到过年。”
王忆又淡淡的说:“你去沪都买就是。”
漏勺不说话了。
我卖屁股也买不了这么多豆沙啊!
铺好豆沙和糯米,剩下的就是继续加水煮,煮最后一波。
这一次不用加水太多,让糯米能吸收足够水分煮熟就可以。
王忆让漏勺来控制水量,漏勺出于谨慎多用了点水——八宝饭煮烂糊了一样吃,可要是夹生没法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6/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