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7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1/2996


陈谷说道:“对,要不我们先等一下?”
杨兵果断的说道:“你领他去会议室,给他泡一杯茶,我那个、我去咱科里转一转,五分钟以后——你给我掐着表,五分钟以后带到咱科里去!”
陈谷知道他打的什么算盘,便点点头关上了门。
两人进会议室,王忆混上了一杯茶。
陈谷跟他低声说:“我们单位最近要改名和扩大规模,外贸市场这个名字改成外贸公司。杨主任最近可能要往上提一提,那个,他现在需要一些成绩,所以……”
“我都懂。”王忆拿出锦旗给他看,“这次我专门感谢的是你们化工商品科和杨主任,没有加你的名字,因为上次是专门感谢你了,这次继续给你送,容易让人眼红你。”
陈谷钦佩的说道:“你不愧是上过大学的人,不光有知识、有志向,也很懂我们这种国家单位里的道道。”
王忆不置可否的笑了笑,问道:“你们快下班了吧?待会咱一起吃个饭,我这次没给你带锦旗,但却给你带了个别的东西,是一件好礼物!”
陈谷问道:“是虾米吗?”
王忆笑道:“我先保密,反正你收到这件礼物,肯定会心甘情愿的请我吃顿饭。”
陈谷豪爽的说道:“你不用送我礼物我也会请你吃饭,上次没请你吃饭,杨主任还批评我来着。”
两人说着话,陈谷抬手看看手表说:“走,跟莪去科里,待会……”
“我都懂!”王忆给他一个了然的眼神。
陈谷走在前面,他迅速回忆刚才门岗老同志给自己的勉励,让自己代入真情实意的环境中。
外贸市场这单位的科室多且大,毕竟当年年代全国能做外贸工作的城市不多,沪都是领头羊。
化工商品科有个大办公室,里面的办公桌星罗棋布、井然有序。
现在的办公桌是老式实木桌,两张对拼在一起,两个工作人员面对面、头对头的干工作。
杨兵正在跟一个穿中山装的男子说话。
陈谷敲敲门说道:“常书记您好,杨副主任您在这里?是这样的,两位领导,有一位翁洲海福县外岛乡村小学的校长来我们科室,说是要找杨副主任。”
杨兵胖脸上露出疑惑之色:“找我?噢,海福县的乡村小学,是天涯小学的校长来咱单位了?”
陈谷领着王忆进去,王忆将报纸抽开展露出大气漂亮的锦旗,很激动的走向杨兵说道:“杨主任,咱们终于见面了,您还记得我吗?我是翁洲外岛天涯小学的校长。”
杨兵冲他伸手:“记得、记得,这怎么能忘记?王校长您怎么来了?这还拿着、这是锦旗?”
王忆面色潮红、热泪盈眶,他使劲握着杨兵的手说:“杨主任,我这次是专程来沪都找您单位和您的,代表我们学校、我们生产队对你们说一声感谢,给你们送一点谢礼!”
他展开锦旗,上面是竖排的金字——
赠沪都外贸化工商品科同志与杨兵副主任:
春风化雨送爱心,桃李芬芳四海开。一片真情倾热血,资助学园树人才。
翁洲市王家生产队天涯小学,1982年5月。
杨兵是孔孟之地出来的文艺胖,这种打油诗他自然看得懂,一眼看完实在忍不住内心的欢喜露出笑容:
“王、王校长你看你,见外了,你这是见外了!我们科里的同志只是资助了你们学校一点办公教学工具而已,何必专门来送一个锦旗?而且这锦旗不一般,这得不少钱吧?”
王忆说道:“就花了点买金线的钱,是我们学生的母亲、奶奶们一起合力织出来的。”
“另外我们生产队的支书不止让我送一份锦旗,还给你们科的同志送来一些我们土特产,希望同志们不要嫌弃,因为我们外岛的生产队只有这些东西。”
他把挎包里的一包包虾干虾米拿出来。
杨兵动情的拍着他肩膀说道:“要不都说咱们农民兄弟最淳朴,我们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工作,你们这又是送锦旗又是送特产——愧不敢当啊!”
常书记在旁边一个劲的瞅锦旗,然后问道:“杨副主任,这怎么回事?你领着你们科里同事给翁洲外岛的小学支援教学工具来着?”
杨兵把陈谷怎么从报纸上看到天涯小学复学的新闻、怎么捐款捐书、自己知道后又怎么跟他合作将一些多余办公用品和自己存款捐给天涯小学的事说了一遍。
他把陈谷特意推到了前面,着重提到了是陈谷带头捐款捐书的,但隐瞒了王忆已经来给陈谷送过一次锦旗这件事。
常书记听的连连点头。
他也去跟王忆握手,说道:“解放战争时期,有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赢了淮海战役的往事,如今又有咱们外岛的老家人给我们单位同志送来土特产的事情,这真是让人不胜唏嘘。”
“其实校长同志是客气了呀,我们这单位设立的目的是给咱们人民群众服务,我们的同事给你们送去一点教育资金、一点教学工具这不算什么,这是对人民群众的回报!”
“在1948年的那个寒冬里,当淮海战役打响,是五百万的人民群众以‘最后一把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做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的亲骨肉含泪送战场’的胸怀,迎着危险、冒着大雪,舍生忘死的支援前线战事,才有了淮海战役的胜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1/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