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1982有个家第8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73/2996


“噢,王老师!天涯小学今年复学了,一个王老师领着复学了,就是你?”祝老头指着王忆问。
王忆点点头:“对,是我。”
祝老头跟其他老人说道:“这下子明白了,他和水丫头是郎才女貌啊!”
其他老人纷纷点头。
秋渭水想起路上自己想收起伞的时候王忆也这么说过,然后她心里抹了蜜一样甜滋滋的。
莫非自己和王老师是天生的一对?
小刘这边也明白了,他深深地看了眼秋渭水,落寞的走进传达室说:“祝大爷,我给你们换一个新戏匣子吧,这个戏匣子让我带回去。”
祝大爷笑道:“不用了,能用先用着,这戏匣子是六零年的老物件,老物件跟我们老家伙正好般配。”
见老人们坚持,小刘只好挎起箱子准备走。
王忆等他走出去后又追上去,说道:“刘同志您等一下,您好,我想打听一下,你们广播站现在有很多这种广播匣子吗?”
小刘点点头。
王忆问道:“那这种广播匣子能不能安装到我们外岛的生产队去?”
小刘摇头说:“这个可做不到,因为它需要广播线,没有广播线它一点用都没有。”
外岛的岛屿自然是没有通广播线的。
王忆想了想问道:“你们广播站把回收的戏匣子都拆掉了?拆了零件下来?”
小刘说:“对,按照上级的要求进行回收。”
王忆便试探的问道:“那能不能出售给私人呢?”
小刘疑惑的看向他:“什么意思?谁会买这些广播匣子的零件?没什么用呀。”
王忆说道:“这些配件再加上一些线路和电子元件可以做收音机,我们生产队现在只有一台收音机,毕竟收音机太贵了。”
小刘看到秋渭水在旁边,还是忍不住想表现一下自己。
于是他便得意的说道:“收音机早就进入老百姓家里了,不贵,好些人家买的起。现在贵的是录音机,录音机你知道吗?你们岛上的生产队里还没有吧?”
他的语气中略含鄙视,不等王忆说话,秋渭水先接话说道:“放磁带的录音机,听歌的嘛,这有什么?你家里有吗?”
小刘被她质问略有心虚,说道:“录音机多贵呀,一台三洋四喇叭要200多元,普通职工不吃不喝攒四五个月的工资才买得起——但我爸说我要是考得上大学,他会给我买一台、买一台三样双喇叭。”
秋渭水平淡的说道:“王老师就是大学生。”
“78年的新一届!”她又补充一句。
改革开放新一届大学生是极有含金量的,当年那真是千军万马挤独木桥!
小刘对王忆态度顿时转变了,他点头哈腰的说:“原来是师兄呀,师兄您好。”
王忆笑道:“师弟你好,我还是刚才的问题,我们私人或者说社队企业、生产队集体能不能买你们的广播匣子零件?”
小刘为难的说道:“应当不行,我做不了主。”
“那你们广播站的石站长能做主吗?”秋渭水问道。
小刘说道:“他当然能做主。”
秋渭水拉了拉王忆的衣袖问:“王老师你要买那些零件吗?”
王忆说道:“对,我想买了给咱生产队家家户户拼装一台收音机,咱买不起新收音机,但可以拼装一台简单的、也能收几个台的机器。”
这事也在他的发展规划中。
生产队家家户户进入电气时代,不光要有电灯还要有收音机,以后录音机、电视机慢慢引进。
其中收音机和无线电机是各种电器中唯二可以自制的电器,能懂点电磁学理论的普通人就能自制。
随着一届届的大学生踏入社会,随着领导人再度出山掌权后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提出‘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就必须从科学教育入手’的伟大理论,民间对科学和教育越发重视,人民也越发热爱科学和学习。
就在这个大背景下,中国人民的科学素养慢慢加强,社会上出现了众多的收音机、无线电爱好者。
其中无线电因为双向互动的能力而备受青睐,发烧友将一直持续到二十一世纪。
不过最火热的就是八九十年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73/29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