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第2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3/825


王浩针对不懂的地方依次问了起来。
万益明讲解的很细致,后来发现王浩对整体似乎有些不了解,刚才又做了一个整体的讲解,“在实验最初的部分,我们是用三种方法,也就是三个方向来进行探索性研究。”
“一种是现在已经放弃了,也就是第一部分数据,是研究新的钛合金,添加新的元素比例。”
“但是后来发现经费不足,不可能完成研究就放弃了。”
“第二种方法则是通过织构硬化,来提升结构的强度,尤其是提升多元结构的强度、长度和可靠性。”
“这一部分数据是在中间的位置,你看,这里有标记和说明。”
万益明指了一个地方,随后翻开最初部分数据的后半部分,继续道,“第三种方法则是改善层状复合物,物理上减少金属表面的缺陷,以保证超高结构的强度……”
王浩仔细听着万益明的讲解,碰到不太懂的位置问道,“最初的一部分,新的元素比例,你们是怎么做决定的?”
“这个就很复杂了,我们有一定的基础研究,在这个方向上,适当调整元素配比,应用最初的材料,做熔接复合……”
万益明又说了一大段。
王浩了解的更加详细,也就说出了自己的理解,“也就是说,根据以往的经验,希望能够多元合金化,对吧?”
“通过添加附带元素进行多元化,是能够提高合金的强度、韧性等指数,你们有没有在添加稀有元素上有探索?”
“比如,钒,这种金属可以提升内部结构的均匀率,另外,在流程上,还可以做强化热处理……”
“巴拉巴拉~~”
王浩连续说了一大堆,他倒是没有什么前沿的建议,只针对实验流程有些疑问而已。
对于超高压合金的研究,他有过参与项目的经历,记忆中有很多的内容,也是有一定了解的。
万益明边讲解着,也和王浩一起讨论起来。
两人的讨论吸引了其他人过来围观,因为牵扯到一些新的想法,也可能会给实验带来帮助。
当参与讨论的人多起来以后,王浩就感觉脑中的灵感源源不断,一切的不解似乎都豁然开朗。
他有一种恍然的感觉,“原来是这样……”
“这一部分是热处理的数据,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会存在这么大的指数差异,原来如此。”
“你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但是,万教授,你看这一部分内容,为什么不添加一个熔炼后迅速冷却淬火的步骤?”
“我觉得增加一个熔炼后迅速冷却淬火,可能会效果更好,也许对于最后的强度提升有帮助。”.
“温度控制肯定是不一样的,这个就需要探索了,但是这一步,我认为会很关键……”
“理论上来讲,合金内部元素与元素之间,会因为快速冷却而产生特殊的效应……”
“如果是……”
王浩针对一个问题开始仔细说了起来,过了一会儿又跳转到了另外一个问题。
在不断说的过程中,更多的人围了过来,也包括‘感觉没兴趣’的彭辉,还包括其他的两个研究员,以及路过的一些副研究员、博士生等。
王浩顿时感觉灵感更多了。
他发现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因为系统回馈的是正确理解,真正到了制造流程的问题上,就可以很顺畅的根据回馈内容,理清‘理论意义上’的最佳流程。
这个发现让他感觉非常振奋,因为类似的材料制造,制造流程是非常关键的,知道理论意义上的最佳流程,就代表方向肯定没有错。
当然了,制造过程中的细节更加重要。
每一个制造流程都会牵扯到温度、速度、拉伸力度之类的控制,细节性的控制就需要真正进入实验,并做数据分析来探索了。
王浩连续说了四十多分钟,他的状态越来越好,甚至还下意识用了一个教学币,而旁边儿一群人都变成了学生,他们一边跟着听,还一边思考着点头,有的人甚至还拿出纸笔做起了记录。
彭辉、万益明的表现都是一样的。
听着王浩讲解的内容,他们都发现收获很大,都准备按照其中的内容进行一下尝试。
等王浩停下来喝一口水的时候,旁边好多人都感觉有点不对劲,“王浩……他不是来学习、了解的吗?怎么好像是来指导工作的?”
“他就是来指导工作的吧,我们找不到实验方向,他说了几句方向就有了……”
“他真是太专业了!”
“网上不是说王浩教授不懂材料研究吗?怎么好像很懂的样子,感觉比我懂多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3/8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