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第74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3/825


周敏华了然的点头。
外界很多新闻报道中,说的好像超导技术即将大规模应用,但他们很清楚距离还很遥远,只是刚实现了理论和应用的关联。
这个关联已经走到了‘1’,但‘大规模应用’,估计要走到‘100’才有可能。
之后王浩又说起了交流重力场强度的研究,“我们实现了二十个点以上的场强,后续再加以改进,我认为突破四十个点没有问题。”
“虽然场强是不能够叠加的,但是,从理论上来说,在一个实验应用两种不同的超导材料,可能会实现更高的场强。”
等王浩做完了说明以后,团队的其他人就去参观物理实验室,也对实验研究进行更进一步的了解。
周敏华撇开其他人,单独和王浩在办公室里,开口问道,“王教授,你觉得我们自己进行研究,未来是否能实现可以反重力技术?”
“啊?”
王浩都听的愣住了,他有些惊讶的问道,“周局长,您说的是实现,是……应用?”
“比如,制造出军-事用途反重力飞行器?或者是把反重力技术应用在航天领域?”周敏华举了两个例子做说明。
王浩摇头道,“如果只是靠我们自己,几十、上百年内,都不可能吧?”
“其他人也是这么看的,但我还想听听你的意见。”周敏华感兴趣的说道。
王浩仔细想了想,道,“其中牵扯两个问题,一个是技术,反重力的应用,前提是超导技术能够实现低成本的大规模应用。”
“超导技术是前提,低成本,可以这样去理解,比如,反重力飞行器,如果是军事用途,可以参照现在的飞机。”
“民用的飞机,几百万就能制造出来,但是军事用途的飞机,可能要几亿、十几亿,造价会高出百倍以上。”
“所以技术上来说,必须要实现超导技术低成本的大规模应用。”
王浩继续说道,“第二就是科研经费和精力。”
“就只是在基础的研究上,因为一切都靠我们自己,所有的技术难关都要自己去攻克,尤其是理论上的研究。”
“我的研究中提到了一个‘临界常数’,只是这一个常数想要变得精准,就需要无数次的实验,可能总计耗费的经费,最少也要几百亿,甚至几千亿。”
“后续的研究也一样,有很多类似的问题,都需要大量重复性的实验。”
“这就不是一个团队,两个团队能完成的,可能需要上千、上万的科研人员,也需要极为海量的时间和经费。”
“所以说单靠我们自己,想要实现反重力技术的应用……”
王浩说着摇了摇头。
他对于反重力的研究非常感兴趣,也非常想要实现反重力技术应用,但任何一项新领域的研究,都不是一、两个团队能完成的。
这是必须要面对的现实。
即便只是完善底层理论,都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再到实现应用技术,要攻克的难关太多了。
周敏华听罢点点头,说道,“阿迈瑞肯方面找到我们,想交换交流重力实验相关的技术数据,还说可以进行合作研究。你怎么看?”
王浩顿时感到很意外。
这个消息实在是太突然了,突然到有些让人措手不及。
他思考了一下,说道,“那就要看他们能提供什么技术和实验数据了。”
“我们的实验最核心的是节点布控,后续可能牵扯到多种材料混合进行实验的技术,实验基础理论可以交换,关键技术上绝对不行。”
“他们想要在这两个方向进行突破,需要很多精力和时间。”
“在反重力的研究上,扩大规模以后,要做到绝对保密是不可能的,但是,新的领域,我们必须要掌握技术上的绝对优势!”
周敏华点头道,“王教授,这方面你是专家。如果最后有了决定,不管是和他们合作,还是交换信息,还是要你来把握内容。”
“这个没有问题。”王浩很认真的点点头。
===第二百一十八章
技术交换谈判找人打架的道理--新的数学方向===
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是隶属于阿迈瑞肯能源部的大型实验室之一。
实验室因参与到“曼哈顿计划“,在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建立的最初原因也是核-武器的研究。
当时几个大学里进行的核-武器初级研究,遇到了资源分配的困难,就迫切需要建立一个实验室来单独进行此项研究。
后来核-武器展现出来的巨大威力,引发了全世界的恐慌和关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3/8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