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第7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8/825


第一个被点到的记者问道,“欧洲核子组织的新实验验证了你的研究,这是否说明湮灭理论是正确的?”
王浩的回答只说了七个字,“我坚信是正确的。”
他很清楚,即便欧洲核子组织新实验的结果,恰好证实了自己的研究,但距离证明湮灭理论还有很远。
一个新理论想要被接受,可不是一次实验结果能说明的。
这是新理论,而不是单纯的发现。
比如,希格斯理论。
希格斯理论很早被很多物理学家认可,是因为它有一套完善的理论,并且符合以往的粒子物理研究,和许多理论都能够对接上,并且还补足了粒子产生的问题。
简单来说,希格斯理论是宇宙大爆炸论的补充和完善。
希格斯理论不只是预言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还包含最重要的希格斯场论,并联系了宇称不守恒问题以及大爆炸理论,并和杨-米尔斯理论一起成为了粒子标准模型的理论基础构架。
许多物理学家都参与了希格斯理论的研究,包括很重要的彼得-希格斯、利昂-莱德曼、弗朗索瓦-恩格勒,等等。
当一套理论非常完善的时候,即便还没有确定是正确的,也能够得到物理学界的认可。
湮灭理论则不同。
王浩连基础的数学构架都没有完成,就只是提出了湮灭力的存在,并给出一些简单的定义,距离完善理论还有很远的道路。
有记者站起来继续问道,“王教授,能说说这个研究,你是用多久完成的吗?”
好多人对这个问题感到好奇。
去年的时候,王浩还在研究超导机制,并完成了很重要的“超导定律”,怎么就突然就转到了杨-米尔斯方程以及粒子物理了?
王浩摇头道,“很不顺利,用了差不多有一个月才有了成果。”
现场突然变得安静下来。
记者们和其他人都不知道该怎么面对这个答案。
一个月?很不顺利?
王浩解释道,“最初我根本不知道从哪里入手,粒子物理的研究是非常复杂的,当牵扯到一大堆问题的时候,就很难找到研究方向。
”我有学生叫丁志强,他提醒了我,可以抛开物理的研究,只做数学分析,后来研究才顺利了很多。,
其他人听了以后,心情也没有任何改观。
有个记者继续问道,“王教授,你下一步会继续完善湮灭理论吗?”
王浩点头道,“我会考虑。”
他只是会考虑而已。
王浩很清楚完善湮灭理论的难度,因为等于是引入了一种新的力,就需要构造非常复杂的体系。
其实研究最主要的问题还是,湮灭力是引力的微观表现形势,但却和电磁力、强力以及弱力格格不入,它的表现形势似乎是完全独立的。
这就很难联系现有的微观理论,去进行底层数学体系的构造。
一切都是新的东西,一切都要慢慢的研究。
采访结束。
媒体把新闻发布出去以后,很快就引起了新一轮的舆论。
王浩的工作并没有结束,他收到了很多的邮件,还有一些人直接打电话过来,目的都是非常相似的,就是希望他能够公开自己的研究。
他在博客上发表的内容并不完全,很多学者希望能看到完善的内容。
王浩也是准备这么做的。
既然研究已经被实验证实了,自然就没有发表的问题了。
他已经(本章未完!)
第二百二十九章
上帝的决定?上帝都要被气哭了!
收到了好几家顶级学术期刊的发表邀请,其中包括最有影响力的《科学》、《自然》,还有合作比较多的《数学新进展》。
其他期刊的发表邀请,王浩是暂时不考虑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8/82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