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10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61/2260


放到眼下,就是这群大头兵对冯时行这位状元出身的中央枢密院文官心存畏惧,不敢与之对抗。
冯时行说什么,他们就听什么,冯时行说不问罪,他们也就信了,于是军队得到了初步安稳,邵宏渊得以仗着冯时行的支持统御了军队。
没有冯时行的出现和表态,只靠邵宏渊一人要做到这些,难度太大了,也很容易造成军队内乱。
更别说他面对农民军战败两次,就目前来说,根本没什么威信。
冯时行和邵宏渊本来打算慢慢整军,把戚方旧部打散重编,方便他们直接指挥,减少未来可能出现的麻烦,奈何冯时行忽然病死,整顿军队的事情骤然停止,于是尴尬的局面诞生了。
宋军中的主导者只剩下邵宏渊一人了。
这五六万宋军里,绝大部分都是戚方的旧部,邵宏渊的亲信部众只有数千,属于少数,不能代表绝大多数宋军士兵。
也就是说,目前宋军其实是军心不稳、不齐的。
一番分析之后,赵玉成找来了副手杜启,与他做了一番商议,就宋军内部的派系矛盾进行了分析,于是两人很快达成了共识。
赵玉成决定在宋军中散布谣言,即邵宏渊并其实不打算放过戚方的旧部。
他之前之所以这样说只是权宜之计,为了稳定人心,为了谋划之后的事情。
其实邵宏渊非常憎恨戚方害死他数千部下和多次败绩,现在戚方虽然倒台了,但是戚方的部下也是直接导致邵宏渊受到损失的一群人,他们也有罪过。
邵宏渊不打算放过任何人,他不仅想要问罪这些人,还要先利用战争让他们一批一批的进入大山之中送死。
其实邵宏渊根本就没有把握能够战胜罗霄山中的农民军,只是想要用他们这几万人的命去换取他的胜利,弥补他之前所遭受的损失。
而且如果他获胜了,那么战后侥幸还能活下来的戚方旧部也将遭到他的清洗,根本不会得到嘉奖,只会被他用各种理由害死。
因为他是主将,他有这个权力,他将充分运用这个权力把军队变成他的私人物品。
赵玉成编出这个谣言之后,自己都觉得这对于邵宏渊来说本身就是可能出现的手段之一。
宋军当中充斥着派系、地域、政治倾向等门户之争,两支之前还处在敌对关系之中的军队骤然合二为一,必然会有很大的问题。
两个将军不和,必然产生军队之间的碰撞和争斗,彼此之间互相成为对手,可能对真正的敌人的憎恨还没有对这个对手的憎恨来的强烈。
宋军中又没有指导员的存在能够教导大家放下地域之争,以阶级为纲领,大家都是苦命的牛马,应当团结起来对抗上等人。
以此为基础,明军中有一整套成体系的思想方法论,能够弥合不同地区出身的士兵之间的鸿沟,让他们快速形成互相之间的信任,形成强大的协同性和组织度,从而提高战斗力。
至少在明军群体内,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认同,属于明军分支的罗霄山农民军自然也有着如此的认同。
而在宋军中则没有这种珍贵的认同存在,所以宋军注定无法拧成一股绳成为绝对的战斗力。
也因此,对宋军使用这种攻心之法是绝对可行的。
赵玉成发起的攻心之策进行的同时,邵宏渊还在为了冯时行的去世而感到头疼。
原本有冯时行为他分担统军压力,为他遮风挡雨,他可以顺利完成对军队的改组和整编,毕竟作为一名宿将,这点本事还是有的。
可是冯时行一朝病死,刚刚稳定下来的军事局面又开始变得有些动荡了,邵宏渊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军队里氛围的转变,那些敌视的、猜疑的眼神。
这让他很不舒服,所以很理所当然的把自己的军队调集到自己的主将大帐周边拱卫,如此才有了一些安全感。
然后他又试图用犒赏的方式来稳定人心,将一些军费犒赏给军队,撒了一波钱,这才算是勉强挺过了第一道难关。
可是他面临的难题还远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
不知何时起,宋军军营内开始流传一则流言。
关于邵宏渊正在准备利用战争完成对戚方旧部的清洗的事情。
流言把一切都给说得有鼻子有眼的,说邵宏渊一直都在记恨戚方没有出兵帮助他剿匪导致他损兵折将的事情,所以一直都打算报复戚方,现在戚方是解决掉了,但是戚方的帮凶们还没有被解决掉。
所谓帮凶,当然就是他们这群倒霉的大头兵和中低级军官了,邵宏渊认为他们也是戚方的支持者,并不值得信任,所以正在想方设法准备将他们全部解决掉,以解自己心头之恨。
而具体的方法就是动用他们对罗霄大山发起进攻,而众所周知,罗霄大山何其庞大,五六万军队撒进去就像是往鄱阳湖内撒一把盐一样。
对于这种完全不可能成功的事情,邵宏渊自己也清楚,但是他更清楚这件事情对他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不仅可以收拾贼军,还能消耗戚方旧部,用贼军和戚方旧部的血换取他自己的荣华富贵。
这就是他的如意算盘。
甚至流言还隐隐把他和冯时行的死联系在了一起,说冯时行刚来军营没一阵子,就算病死也不会那么快,这其中必然有猫腻。
到底是谁害的冯时行那么快就病死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61/22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