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10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99/2260


这些当官的如果不为金国效忠,当然也就不会为明国效忠。
他们只想当官,只想做人上人,只要皇帝给他们官做、保障他们的权力和地位就好,至于谁是皇帝,他们无所谓。
这样的人是最好拉拢的,只要给他们想要的官职,只要己方处在顺风状态,他们就会乖乖效忠,不考虑其他的问题。
而只要宋军能够抓住机会打败关中明军,关中易主不过是一瞬间的事情。
自打金国占据关中之后,数十年间,吴璘一直都在构思如何反攻,他虽然善于防守,但是他更希望的还是率军进攻夺回关中,继而夺回中原,光复故土。
毕竟他的家乡现在正在明国的统治之下,他非常希望能够返回家乡,光复家乡,葬在家乡。
金国临近灭亡的那一段时间,吴璘甚至想过趁着明军给关中金军带去很大威胁的时候主动出兵偷袭金军,抢先夺取关中,固守关中。
为此他还私下里密奏赵构请求同意。
赵构估计是给吓倒了,赶快派人回信给他,让他老实点别乱来,惹怒了明国,他们顺势而下进攻汉中,还了得?
明军连金军都能打败,更何况我们?吴将军,咱们现实一点好不好?
皇帝怂包,吴璘也没办法,只能放弃,继续练兵,积蓄粮草,积累实力,等待终于可以爆发的那一天。
可是那一天到来的时候,南宋国势却又发生了变化。
江南西路剿匪之战惨败!
京湖战区主力几乎毁于一旦,朝廷不得不增派禁军和川蜀战区的军队填补空缺,继续剿匪。
开什么玩笑!
吴璘当时就怒不可遏。
大好的战略机遇摆在面前,张符说他至少可以串联五个州兵不血刃投降南宋,只要宋军打破边境进入关中平原,他就能策动这五个州改旗易帜投降宋国,到时候一切还不是他吴璘说了算?
五个州啊!五个州一瞬间改旗易帜,整个关中局势瞬间扭转,明军根本来不及反应就会被攻占战略要地,要么被断绝退路孤军奋战,要么被赶出关隘离开关中!
更关键的是,张符还提供了军事情报,说明军驻守关中的苏海生兵团有一部分主力被调往西夏故地协防西夏,一部分在积石州戍边,留守关中本地的军队人数并不多,也就不到五万人。
如果宋军可以出动川蜀军队的主力,一定可以在关中获取意想不到的胜利,他们会在关中翘首等待王师前来关怀离开故国很久的他们。
话说的很肉麻,但是这只会让吴璘更加生气。
因为事实上他已经没有了这样做的底气和实力。
不说朝廷会不会支持他这样冒险的战略决策,单说实力,他就觉得自己比较虚。
姚仲所部被调走,川蜀三支大军少了一支,兵力减少三分之一,对付关中明军的底气就没有那么强大了。
关中明军荡平了昔日里非常强悍的金军,虽然吴璘也知道金军实力有所衰减,但是他自己所部的实力也不见得就提升了多少。
由此可见,关中明军绝对是比金军更加难对付的对手。
但是作为把控蜀道防守权的一方,吴璘对于自己和已故兄长吴玠辛苦构建的蜀道防御体系有着相当强的信心。
就算平原野战打不赢,山地防守作战上,明军也休想占到任何便宜,就和当年试图攻占四川覆灭南宋的金军一样,必将遭到失败。
其他地方不敢说,但是吴璘敢说只要自己活着一天,明军就别想南下蜀中。
可是这样也只能被动挨打,无法积极进取,这对于南宋来说是没有意义的。
作为一名武将,作为一名有战略眼光的武将,没有人比吴璘更明白什么叫得陇望蜀。
明国一定会进攻四川,就和金国从未放弃过进攻四川一样,更别说明国刚刚建国,还有着强大的军队和强大的开疆拓土的欲望。
被动挨打真的不是长久之道,被动挨打只会让明国得寸进尺,越来越放纵,然而南宋的国势……
思来想去,吴璘也不知道该怎么回复这件事情,只能派人快马加鞭,用六百里加急把消息送往临安,自己又打算动身找王彦和四川制置使汪应辰商量一下此事。
若是临安能给他一个临机专断之权就好了。
这个权力一旦到手,吴璘就能抓住这个机遇,给明国统治中最薄弱的一环好好地划一刀,开开眼儿,扭转关中局势,大破南宋困守江南的糟糕局面。
然而吴璘并没有意识到这对南宋来说是一个稍纵即逝的窗口期。
他最应该做的就是争分夺秒抓紧时间和张中彦、张符密谋此事,并且立刻出击,打明国一个措手不及,说不定还能和关中明军打个五五开。
当然,仅仅只是和关中明军打个五五开,因为苏咏霖一旦得知南宋出兵,会立刻派遣虎贲铁骑火速驰援,缺少骑兵的宋军在关中平原上和明军对决,下场绝对不会很好。
只不过能让他们看到一线曙光,仅仅只是一线曙光而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99/22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