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12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25/2260


于是王祈笑了笑。
“是啊,那件事情吾辈也挺辛总长回来说起过了,说素来听闻南朝富裕,一朝出使,还真是名不虚传,我们听了都很羡慕,本来也想在大明应用南朝那般的规格,可惜力有不逮。
诸位也知道,大明立国仅仅四年,国家初立,百废待兴,用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用兵征战、剿灭四方不臣就不说了,打了胜仗,也不是就没有事情了,该投进去的钱还是要投进去。
辽东要用钱,燕云要用钱,关中要用钱,更别说我朝现在还在推进修黄河的事情,哎呀,当年杜充那个狗贼掘了黄河大堤,使得流民千万,死伤数十万,淮南淮北几乎成为白地。
本来咱们没打算那么快就修黄河,但是皇帝陛下仁义,不忍看到黄河频频决口、变道而使得生民受苦,于是便决定修黄河,这又是一大笔钱投入进去,几乎榨干了大明的财政预算,这就是大明立国以来面临的困境。
在这样的情况下,皇帝陛下还是仁爱万民,知晓万民之苦,所以废除诸多苛捐杂税,藏富于民,使得民众能够留下更多的粮食,一日三顿正餐,能够吃得饱。
陛下说,农民吃饱了,天下就太平了,而我们这些官员都是为民谋福祉,不该奢侈享受,所以就规定了诸多官员生活的规定,其中,这官员出差到远方的待遇就是这样。
别看这只有四菜一汤,这已经是官员出差最高的待遇了,还有这稻米饭,知道南朝使节长在南方鱼米之乡,担心你们吃不惯麦饭、炊饼,特意寻来稻米饭……”
===九百七十七
明国农民可以吃三顿饭是真的吗===
王祈说了很多,说着说着,把陈康伯三人说的面色很是奇怪。
听起来,有种南宋方面不知好歹的感觉,明明这边已经竭尽全力,可他们还是不满意。
说的陈康伯等人产生了尴尬的情绪,感觉自己成为了恶人。
这还不算,他还在说。
“大明没有南朝那么富裕,陛下也不忍心看着生民受苦而自己奢侈享乐,更不允许吾辈官员奢侈享乐,于是陛下以身作则,一应饮食与这里的饭菜没有不同,最多不过四菜一汤。
皇帝陛下以身作则,吾辈官员又怎么能违背命令、昧着良心奢侈享乐呢?哦……我不是说南朝使者奢侈享乐,我是说……哦……如果,如果贵使需要的话,我们是可以竭力安排的,真的!”
王祈说了一大堆,似乎到这里才注意到自己说的有点不太对味儿,赶快补救,但是补救手法特别拙劣,一戳就破。
但是这足以让陈康伯脸上一阵红一阵白,端着饭碗,看着碗里白花花的稻米饭十分尴尬。
虞允文和陆游低下头安静吃饭,一句话都不说了。。
一餐晚饭吃完,感觉被公开处刑的陈康伯没要【为他们特别准备的】饭后甜点,直接回房休息去了,什么都不想做了。
他累了。
虞允文也拒绝了饭后甜点——绿豆糕,回房休息去了。
只有陆游接受了一份绿豆糕,谢过了王祈,然后回到了自己的房间内休息。
回到房间里,陆游坐在书桌前,偷偷拿出了自己随身携带的《洪武政论》看了起来,一边看,一边吃绿豆糕,不知不觉看到夜深,便熄灯睡觉。
躺在床上,陆游想起王祈所说的话,想起这段对话里信息量最大的【明国普通农民也能一日三顿正餐】的事情,便翻来覆去睡不着。
他不停思考,为什么明国在百废待兴的状况下,在财政如此困难的状态下都能让农民做到一日三餐,
而南宋的农民……
一日一餐都算是温饱水平了。
如果王祈说的是真的,
那么就证明苏咏霖在书中所写的自己的施政和治理国家的成果是真的,
如此倒推,这样一个关键的事情都是真的,那么他所说的其他的内容也很难作假。
陆游很清楚让普通农民做到一日三餐到底是多么困难的一件事情,
正如那句诗所说的,【遍身罗绮者,
不是养蚕人】,
与之相对的,
能吃的脑满肠肥的人,也从来不是负责农业生产的农民。
陆游还记得自己少年游学和当官之后出差各地看到的南宋平民的生活状态,
还记得农田里瘦骨嶙峋面有菜色的老农,还记得饿到眼睛发绿的逃难的流民。
他知道生民多艰,对他们感到同情,
并且一度认为生民本身就是那么生活艰难。
即使朝廷竭尽全力,
也不能让每一个人都吃饱,
因为这确实做不到,
天下的土地只能生产那么多粮食,实在是养不活所有人。
但是当他看到苏咏霖的书,
又听到王祈所说的话,他动摇了。
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如果明国成功让农民们都吃饱肚子了,
如果明国成功让天下没有饿殍了,那么不就说明他在过去形成的认知是完全错误的吗?
那不就说明南宋农民所遭遇的一切是人为而不是天注定吗?
南宋的土地足以养活每一个农民吗?
如果【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不是天注定,不是为了说明中国的土地养不活中国人,
那么南宋的农民究竟是为什么而死?
真的是因为南宋的体制不行?
真的是因为人祸?
不变革体制就不能改变这样的现实?
陆游心乱如麻,感觉自己居然不能确定什么是对的什么错的,
翻来覆去无法平定心绪,也根本睡不着,于是他终于放弃了入睡,选择了起身,披着衣服到外头散散步,缓解一下糟糕的情绪,如此或许就能睡着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25/22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