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明1158第12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73/2260


“嗯,有道理。”
赵昚想了想,皱着眉头询问道:“他们的工地上真的没有军队看守吗?黔首和朝廷之间,竟然能如此和谐?他们也当真愿意给那些黔首吃肉?还给钱?
这也就算了,他们居然还要普及教化?黔首黎庶也要教他们读书识字?为什么?这对他们有什么好处?而且就算抛开着一切不谈,他们哪里来的那么多钱?”
赵昚对于明国所发生的一切都不太愿意相信。
他不愿意相信明国真的是在改善黔首黎庶的生活环境,是真的在为他们考虑,所以换来了他们的认同和拥护。
也不愿意相信这一切是苏咏霖铲平了旧有的食利阶层所带来的全新改变。
这样的情况绝对不可能出现在南宋,他也不会这样去想,他只是想惩戒贪官污吏,让自己获得更大的权势,绝对不会去想要搞什么苏咏霖式的大变革。
那绝对会让他丢掉皇位,小命难保。
毕竟赵构还活着,赵佶的几个儿子也还活着,他不是唯一的皇位传承者,只要大臣们愿意,他们联起手来,就能改天换地。
赵昚不会这样想,陈康伯当然也不会这样去想。
但是他是新任枢密使,他的职位要求他用最坏的角度去思考国家大事。
“老臣不愿意相信这一切,更不愿意相信明皇是在做什么伟业,老臣觉得他是别有所图,
用心险恶,
但是为了大宋,
老臣必须要从最坏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所以,老臣不得不相信。”
陈康伯的意见让赵昚十分叹息。
“相公所言甚是啊,
凡事,总要想到最坏的一面,
若不能想到最坏的一面,
等最坏的情况发生了,
就会猝不及防,手忙脚乱,
再来一次靖康之耻也未必不可能。”
“老臣以性命保证,只要老臣一息尚存,绝不让大宋重蹈覆辙!”
陈康伯在赵昚面前跪下,
表现自己的决心。
赵昚点了点头,
然后扶起了陈康伯。
“相公的心意,
我已经很清楚了,
未来的事情还要多多依靠相公了。”
陈康伯点头应诺。
接着赵昚又和陈康伯商议了一些明国见闻,得知了一些明国有而南宋没有的制度规章,
得知了明国正在好端端运行的一系列政策。
深深感觉到危机的赵昚越发意识到对南宋的弊政进行变革的重要性。
外事商议完了,赵昚又开始和陈康伯商议让他头疼的内事——赵构。
“太上皇久居温州不愿回归,我派十一次使者前往迎奉,
太上皇还是不愿意回来,他久久不愿意归来,
于我而言,非常不利,
他要的戏台我修了,连宫殿我都帮他一起修了,
他还要干什么?”
赵昚深深地为赵构的不配合感到不满。
他是太上皇,一直待在临安外头,待在他不能直接控制的地方,这也让他感到非常的不安。
陈康伯作为知道内情的少数人,知道赵构和赵昚几乎已经撕破脸的关系,微微叹息,但是却不得不为赵昚思考解决方法。
因为不管怎么说,
太上皇和皇帝分居两地,在南宋朝臣们看来,在天下人看来,就是皇家内部不和、内部争斗的意思。
这不仅有损皇家颜面,
还会让有心人怀疑赵昚的皇位是否稳固,他的皇权是否能得到彰显等等牵扯到大是大非的问题。
陈康伯深深地明白这里头的道道,所以也十分郁闷。
“太上皇可能是受惊了,他年事已高,容易受惊,官家还是多多考虑这一点,然后太上皇的亲兵可能需要补足人数。”
“你是老臣了,有些话我就不藏着掖着了。”
赵昚郁闷道:“这不是新招募的八万兵准备给殿前司补充一下人手吗?跟他说了,他就是不回来,什么条件我都答应了,他想要的我全给他办到了,连他自己都提不出什么要求了,他就是不回来。
我现在怀疑他提这些要求不是为了考验我,他就是不想回来,他就是感觉临安城靠不住,我靠不住,守不住大宋江山,所以他要住在海边,住在温州,一旦有事,他随时能出海避难!”
赵昚的怨言让陈康伯感到吃惊。
因为这不是什么政治正确的话,在他面前,赵昚甚至都不掩饰自己对赵构的反感和不满。
“官家,这……”
“难不成,还要我亲自去温州接他回来?”
赵昚长叹一声,无奈道:“这却如何是好啊!”
陈康伯左思右想,也想不出什么更好的办法,无奈之下只能建议赵昚多派人去迎接赵构。
一次不回来就再去一次,到最后可以直接派宰辅高官前去迎接,就互相拉锯吧,就看谁更能沉得住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73/226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